長春市的小星吐槽:“我媽說豬肉貴,我都好幾天沒吃肉了!再不去買點肉,明天吃炸醬面都沒有肉鹵了!”
小星家樓下菜市場的豬肉現在賣到一斤四十多塊錢。“我都想直接去農村抓只豬回來了。”
在離長春市75公里外的農安縣三寶屯,養豬戶潘月英也在打聽價格,只不過她打聽的是賣豬的價格。
“疫情對我們沒啥影響”
2019年年底,潘月英按照每斤16元(32元/公斤)的價格把家里的18頭豬趕在年前賣了出去。
據監測,2月20日,全國外三元(豬肉的一種)均價為38.39元/公斤,豬價較前一個交易日下跌0.07元/公斤,較上周下跌0.13元/公斤。
潘月英說,2019年11月的價格能達到每斤19.5元(39元/公斤),一頭300斤的豬,按照19.5元/斤的價格賣,純利潤能達到3000多元。即使按照潘月英年前賣的價格比高價時低些,賺到的利潤也讓她很滿意。“前兩天,我家鄰居剛出欄了一批,他告訴我收豬的價格是一斤18元(36元/公斤)。”
距離長春1400多公里的山東淄博沂源縣石橋鎮下黃安村,孫廣平家里剛剛出欄的豬價是每公斤34元。
孫廣平是黃安村的村主任。去年,孫廣平本來不打算養豬了,但下半年禁不住家里人的勸說,買了兩頭母豬回來,現在變成了十二頭豬。
與一些養豬大廠的經營模式不同,潘月英這樣的養殖戶,主要是自繁自養模式。自繁自養,指的是養殖戶買回成年母豬,母豬下的小豬,留一批繼續繁殖,其他的養殖后賣出。
對于自繁自養的小養殖戶來說,疫情對其的影響較小。
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交通相對封閉的情況下,農戶無需外出購買豬仔。這就如同制造業生產商不愁原料,隨時開工。
在此基礎上,因為養豬農戶的飼養規模小,在年前,小飼養戶已經備齊了飼料、藥品等,足夠用一段時間,短時間內無需外出購買。
同時,中央及相關部委自2019年開始就不斷落實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綠色通道”的政策。
2020年2月初,農業農村部等三部委聯合發文,要求各地嚴格執行確保“菜籃子”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正常流通秩序,嚴格執行“綠色通道”政策。
這使得,無論是買入飼料,還是賣出生豬,這個通道一直都是暢通的。
在豬易論壇上,一位運輸飼料的卡車司機說,自己帶著三大部委的文件,就怕有人攔車,但這些天走下來,也沒有什么人設卡攔車。
潘月英家下個月又要出欄一批豬,她也不擔心“豬經紀”進不了村。“新聞聯播上都播啦,中央給農產品開辟綠色通道。”潘月英說,“前幾天,鄰居賣豬,豬伢子(豬經紀)的車進村了。綠色通道一直是‘綠色’的。”
疫情開始后,孫廣平的工作多了一項,組織人手給村里消毒。村里不僅給村民家消毒,每3-5天,還統一給各家各戶的豬舍、羊舍等消毒。除此之外,孫廣平還把消毒液發放給養殖戶,讓他們堅持給牲畜消毒。
對于進村收豬的“豬經紀”,在他們進村前,黃安村村干部會給人和卡車全面消毒后再放進村。
“但現在養豬的人少了”
2018年到2019年豬價的波動,“勸退”了很多養殖戶。潘月英回憶,2018年下半年,潘月英的豬出欄價每斤只有4元錢。“真的是賠了錢,當時都不想養豬了,想出去打工。”
潘月英說,很多鄰居當時都不養豬了。因為她和丈夫都快接近60歲,不想再外出奔波,思前想后就還是接著在家里養豬。“也都是自己家的豬,養就養了。”
與潘月英略有不同,孫廣平2018年放棄養豬的原因,一部分是因為賠錢,另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當地豬舍改造的政策推進。他作為村干部要以身作則,他當時的選擇,要么是投入十多萬的價格改造豬舍達到環保要求,要么就是放棄養殖。
他選擇了后者。
2019年,豬價上漲,孫廣平村里的養殖戶就更加不敢盲目養殖。怕高價進豬仔后,到了出欄時,市場卻走低。
但目前,孫廣平對生豬出欄價有信心。他認為,上半年生豬出欄價格可能會有所下降,但不會降至10元/斤以下。“只要價格不低于每斤8-9元,小養殖戶就虧不了錢。”孫廣平說。
孫廣平的判斷與豬易論壇里很多的養豬大V相似。他們表示,由于2019年豬價上漲,很多公司在2019年年底擴建豬場。適逢疫情,豬場建設開工、復工都延遲,生豬產量上不來。
另一方面。銀河證券等多家機構的研報中都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生豬養殖業短期補欄積極性下降,但隨著對“菜籃子”農產品綠色通道開放等政策的推出,新冠疫情影響將逐步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