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國農業展望大會4月20-21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期間舉行了水產品、飼料專題報告會。會上,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李道亮教授作了“我國智慧漁業發展現狀與對策”。
李道亮:信息技術推動漁業現代化發展
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李道亮教授提出,智慧漁業是應用物聯網、大數據、空間信息技術、云計算、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漁業生產要素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實現漁業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和系統集成,使人們可以以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管理漁業生產,對漁業物理世界實時控制和精確管理,從而實現漁業的資源優化配置和科學智能決策。智慧漁業在技術進展方面分為六個方面:一是智能物聯網技術,包含信息獲取與采集技術、信息傳輸技術和數據分析技術;二是大數據技術;三是人工智能技術,包括水產養殖生命獲取、水產生物生長調控與決策、魚類疾病預測及診斷、水產養殖環境感知與調控等;四是水下機器人技術;五是智能裝備技術,包括智能投餌機、魚類分級裝備等;六是區塊鏈技術。
關于智慧漁業在產業中的應用,李道亮從四個方面展開介紹,即池塘養殖、陸基工廠養殖、深水網箱養殖和海洋牧場養殖。他指出智慧漁業在每個水產養殖都是多技術的融合。他還表示,水產養殖有先天制約因素,如:規模分散、組織化程度低,裝備化水平低,數字化建設薄弱,老齡化問題突出,以及“卡脖子技術”尚未完全解決等。而產業方面,存在水產養殖數量規模和質量效益不平衡,高質量發展不充分;漁業生產發展和生態保護不平衡、不充分;漁業一二三產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
李道亮提出漁業發展多條建議:技術上要引進-消化-吸收-創新國際技術;政策上加強頂層設計、配套政策扶持等;建立先導區和示范區;完善智慧漁業產業鏈,漁業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創新培訓機制,培育智慧漁業主體;加強科技研究,促進智能技術水平提升;加強智能裝備示范、產學研用聯合體等,推動實現漁業產業向現代化方向發展。
來源:大會秘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