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生豬價格持續回落,養殖企業盈利情況也出現明顯縮水…
豬企一季度盈利同比大幅回落
4月29日晚間新希望發布2021年一季報顯示,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2.38億元,同比增長42.15%;凈利潤1.37億元,同比下降91.59%。
新希望表示,報告期內生豬銷售價格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疊加飼料原料價格上漲及疫情影響等因素,生豬養殖成本上升,導致豬產業盈利下降是公司報告期內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
此前,溫氏股份披露的2021年一季報也顯示,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8.16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3.6%;凈利潤5.44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1.28%。溫氏股份也表示,報告期內,受國內生豬市場行情變化的影響,公司肉豬(含毛豬和鮮品)銷售價格同比下降15.69%,同時,為確保養豬業安全穩定發展,公司持續加強生物安全防控,加大了相關投入,疊加飼料原料價格上漲的影響,成本費用有所增加,從而養豬業務利潤同比大幅下降。
豬價持續下行背景下,養殖企業一季度盈利情況多數難言樂觀。
國家發改委網站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4月第3周全國生豬出場價格為24.75元/公斤,環比上周微漲0.49%。自2021年1月第1周上漲到本輪高點36.33元/公斤以來,豬價跌幅已達31.87%。
卓創數據顯示,2021年4月份,國內生豬價格沖高回落,整體在底部震蕩,月均價為2019年9月份以來的最低點。豬市低迷直接影響了養殖端的補欄心態,4月份二元母豬價格持續走低。截至4月29日,2021年4月份外三元生豬出欄均價23.07元/公斤,環比下跌17.40%,同比下跌31.71%。
搜豬網數據也顯示,4月29日全國瘦肉型生豬出欄均價22.54元公斤,單日跌幅0.13%,較去年同期的32.12元/公斤下跌了9.58元公斤,同比跌幅29.84%。
生豬頭均利潤創近兩年新低
根據發改委測算的數據,4月第2周,生豬頭均利潤已經低于2019年6月第3周的457.38元/頭,創下近兩年來新低。
卓創數據顯示,4月仔豬育肥盈利均值618.84元/公斤,環比跌40.88%,同比降幅62.24%。
4月末仔豬育肥盈利值為486.58元/頭,較月初下滑38.46%。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國內生豬交易均重連續上漲。據卓創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4月國內生豬出欄均重為133.14公斤,環比漲4.44%,同比漲0.63%。分地區交易體重月均值中,最低值為遼寧的125.89公斤,最高值為廣西的142.8公斤。
隨豬價快速回落至仔豬育肥成本線附近,養殖方出欄積極性降低,育肥戶為減輕虧損空間而壓欄增重,肥豬供應增加,而市場消化仍較緩慢,大豬存出欄占比同步增加。同時,月內看漲情緒升溫,標豬被買回圈內進行二次育肥,二次育肥客戶與屠企爭奪標豬貨源,屠企收購標豬阻力提升,為減輕收購壓力而增加部分低價肥豬的采購量,生豬交易均重上漲。
卓創分析師馬麗媛表示,導致豬價低位的原因一是因月初豬價上漲后脫離低洼點,且月內養殖端進行二次育肥,業內對后市看漲心理減弱,豬肉經銷商備貨熱情降低,鮮品白條走貨減慢。除此之外,4月份為傳統的豬肉消費淡季,終端需求疲軟,屠宰企業銷售壓力較大,轉而壓價收購,這也是豬價低位的最根本原因。此外,受二次育肥支撐,標豬供應偏緊。但市場大豬消化緩慢,價格明顯低于標豬,部分屠宰企業為降低成本,收購大豬比例增加,利空標豬市場,月內豬價上漲缺乏有力支撐。
需求不振豬價下行趨勢難改
供應增長疊加需求疲弱影響下,生豬價格或將延續跌勢。
馬麗媛表示,供應方面,北方非瘟疫情易感期已過,隨著南方雨季來臨,非瘟疫情復發的概率加大,但全國來講,二元母豬供應仍然緩慢增加。需求方面,出于能繁母豬群體替換考慮,規模場將繼續補欄二元母豬,對需求有一定提振。除此之外,隨著北方疫情導致的斷檔期來臨,生豬價格5-7月份上漲概率較大,提振養殖端補欄積極性。在無大的疫病、政策等影響因素干擾下,預計5-7月份二元母豬價格仍或下滑,但速度相對緩慢。
搜豬網分析師馮永輝分析也認為,目前豬價下行已成破竹之勢。綜合來看,生市場整體仍處于震蕩波動窄幅調整態勢。市場的拉鋸戰現象依舊比嚴重,南北地區的豬價整體來看懸殊并不太大。后期加之農業農村部發布的《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分區防控工作方案的實施,自5月1日開始全國將劃分為5大區域開展分區防控工作,根據方案區域調運監管政策規定,除種豬、仔豬及無疫小區生豬外,其他生豬不得向大區外調運,進而或將對后期區域豬價走勢產生一定影響,而因屠企的收豬意愿不是太強烈,集團化豬企出欄速度加快,預計短期內豬價依舊有下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