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今天(14日)發布,今年以來,我國生豬生產繼續保持恢復勢頭。目前,生豬存欄量已接近正常年份水平。
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4月份,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增長1.1%,連續19個月增長,同比增長23.0%,相當于2017年年末的97.6%。目前生豬存欄量一直保持在4.16億頭以上,已經基本接近正常年份水平。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二級巡視員 辛國昌:我們大概算了一下,如果按每頭能繁母豬一年能夠提供16頭肥豬來測算,那么現在的能繁母豬存欄量,一年提供的肥豬出欄量可以達到6.9億頭以上,這也意味著我們現在能繁母豬的量,如果按照正常的生產效率已經基本夠用。
辛國昌介紹說,目前,我國生豬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并出現了兩個積極信號:一是規模養殖快速發展。規模豬場從去年年初的16.1萬家增加到目前的18萬家,規模豬場的新生仔豬數同比增長58.8%。二是養豬場戶更加注重生產效率。淘汰低產母豬不斷加快, 4月份規模場淘汰母豬量環比增長18%,同比增長96%。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二級巡視員 辛國昌:大家都逐漸用高產母豬來替代,這也是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表現。所以從目前的整個形勢來看,我們現在這個生產恢復已經基本接近正常。
市場供給增加,豬肉價格連續15周回落
監測數據顯示,隨著生豬產能的持續恢復,市場供給增加,眼下,豬肉價格已連續15周回落。
據農業農村部對全國集貿市場監測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集貿市場豬肉價格每公斤36.09元,已連續15周回落,同比下降29.3%,比1月份最高價降了18.13元,比去年最高價低了23.55元。
辛國昌介紹說,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1800萬頭,同比增長41%。在此背景下,盡管五一假期餐飲消費持續恢復,消費需求補償式釋放,但豬肉市場價格不漲反降。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二級巡視員 辛國昌:我們估計在端午節的時候,又是一個消費高峰,可能會拉動肉價有所上漲,但是從現在的這個情況判斷,根據我們前期對新出生仔豬數量的研判,五月份到七月份這三個月,后來上市的肥豬量同比大概能增加50%左右,所以端午消費高峰即使拉動豬肉價格上漲,也不會有太大的幅度。
價格回落成本上漲,生豬養殖效益收窄
不過隨著豬肉價格持續回落,各種養殖成本不斷增加等因素影響,生豬養殖效益逐步收窄。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2018年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前,生豬養殖成本在每公斤12.5元左右,目前增加了4.5元。其中,玉米價格上漲導致的生豬養殖成本,每頭均增加280元左右。與此同時,疫病防疫、仔豬費用、人工費用、折舊等成本項目都有不同程度增加。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二級巡視員 辛國昌:據我們監測現在這個出欄肥豬,它的成本價就是每公斤17塊錢,上一周,全國集貿市場監測的出欄肥豬的價格是22塊錢,那么這幾天交易的報價,有些地方已經降到了18塊錢,19塊錢已經非常接近這個成本價。
辛國昌介紹說,長期來看,生豬養殖的成本項目上漲都是剛性的,一旦漲上去,就很難再降下來。加上屠宰、流通等環節的加成,豬肉零售價格必然會水漲船高。
針對當前養殖效益下滑、一些養殖場戶出現虧損的苗頭,農業農村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探索制定穩定生豬產能的調控方案,以促進生豬穩產保供。
豬糧比或退出生豬養殖盈利評判指標
對于生豬養殖業來說,豬糧比曾是生豬養殖盈利水平的重要指標。但是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近年來,隨著養豬業成本結構不斷發生變化,豬糧比已經不能再客觀反應養豬盈虧。
豬糧比,通俗說就是生豬價格和作為生豬主要飼料的玉米價格的比值。豬糧比越高,說明成本相對較低,養殖利潤越好,相反則越差。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豬糧比,最早是在上世紀90年代時提出的,那個時候,全國養豬行業90%以上都是一家一戶的小農戶養殖,既沒有折舊也沒有貸款利息,同時也不存在雇工,防疫成本也沒有現在這么高。
當前我國生豬養殖業已發生巨大變化,正向規?;a業化方向推進,養殖成本結構也與過去完全不同,包括仔豬費用、人工費用、環保治污、圈舍建設、疫病防控等等多項費用,其中僅疫病防控、環保治污的成本每頭豬就超過了150元。因此,豬糧比已不適合衡量生豬養殖盈虧,檢測和評判養豬盈利與否的指標已經與時俱進,更為科學客觀。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二級巡視員 辛國昌:我們現在對全國只要是年出欄夠500頭這種規模的養豬場,都進入了我們的直聯直報系統,每個月進行一次生產統計,我們一共15項指標,所以現在就直接可以監測到它的產能變化,就不用再用豬糧比價再來間接推斷是增養還是少養,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強我們預警的這種及時性和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