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內生豬市場價格下滑的影響,養豬大戶們的業績受到了重擊,行業老大牧原股份預計上半年業績將出現下滑,行業老二正邦科技則直接大幅預虧。6月份的豬價已明顯跌破豬企的成本線,養豬利潤拐點已至,豬企開啟了降成本比賽之旅。
行業老二半年預虧逾12億元
出欄量穩居行業第二的正邦科技,產能持續釋放。但受國內生豬市場價格下滑的影響,公司業績階段性承壓。
7月14日晚間,正邦科技公告稱,預計今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2億元-14.5億元,同比由盈轉虧,去年同期為盈利24億元。
如果按預虧的最低下限算的話,正邦科技今年第一季度盈利2億元,第二季度虧損額將超過14億元。
行業老大牧原股份(002714)也預計上半年業績出現下滑,但還未出現虧損:預計公司上半年實現的歸母凈利潤94億元—102億元,同比下降5.42%-12.83%。
報告期內,公司生豬出欄量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但由于國內生豬產能逐漸恢復,上半年生豬價格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導致公司上半年經營業績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公司在公告中提示風險稱,生豬市場價格變動的風險是整個生豬生產行業的系統風險,對任何一家生豬生產者來講都是客觀存在的、不可控制的外部風險。生豬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下降或上升),都可能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
此外,金新農(002548)同一日也發布了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半年度歸母凈利3000萬元-4000萬元,同比下降78.40%-83.80%。
行業老大和老二的業績下降,已經預告了豬利潤周期拐點已至,控制業績下滑幅度成為豬企的必修課。
二級市場上,正邦科技和牧原股份的走勢也已明顯出現分化。截至14日收盤,牧原股份報56.45/股,今年以來累計漲幅為4.14%;正邦科技報10.75/股,年內已累計跌逾30%。
行業“火拼”降成本
雖然二季度預虧,但正邦科技在公告中表示,分季度看,公司基本面持續向好:得益于種群效率及公司精益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二季度較一季度的完全成本有較大幅度下降。
報告期內,公司把握行業成長趨勢,搶占市場份額。同時依托持續優化種群結構和加強成本精細化管控帶來一定的成本優勢,并伴隨著產能的持續釋放、生豬出欄量的持續性增長帶動費用的攤薄,規模效應有所體現。
搶占市場份額、集體降成本,這是豬企巨頭今年的主旋律。
從已披露的6月份銷售數據來看,豬價已全線跌破上市豬企的成本線。
據統計,生豬養殖的平均成本約為15元/公斤。牧原股份曾在機構調研中表示,公司旗下不同區域子公司之間成本存在一定差異,領先區域完全成本在 14 元/公斤左右,部分場線完全成本可以達到 13 元/公斤以內,部分新建設子公司成本在 20元/公斤左右。
而6月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的平均售價跌至13.58元/公斤和13.66元/公斤,溫氏股份、新希望和天邦股份則分別跌至14.2元/公斤、14.54元/公斤和14.02元/公斤。
這意味著,如果不主動采取措施降成本,豬企將進入全面虧損。
正邦科技此前曾在投資者活動中表示,未來3-5年,養豬行業的主線一定是降成本。目前,正邦科技仔豬成本已降至600元/頭,并已引入約1.11萬頭國外種豬,為公司后續育種體系做基礎。
牧原股份也表示,未來公司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降低養殖成本:全面復制推廣標桿子公司養殖管理經驗;人才管理方面,逐步轉化業務培訓模式、對全員進行能力認證、細化薪酬及獎金方案;持續通過豬舍硬件設施改造、智能裝備研發使用來提升豬舍環境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