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吃貨們來講,一切動植物貌似都有食用的可能!貌似吃貨的嘴里和腦袋中就沒有不能入餐的食材,天上飛的地上跑的,外加水里游的,吃貨們的強大力量能把一個小品種吃出來一條產業鏈,同樣也能把一些動植物吃成保護動物。有這樣一種“海貨”,活了4億多年之久,恐龍都是它的“后輩”,卻被吃貨們吃到“懷疑歷史”,并且人工養殖還比較困難,成為了一種被列入保護動物的行列.
這種東西叫做“鱟(hou)”,是一種節肢動物,因為形似馬蹄,有有著類似螃蟹的外殼,所以又被叫做馬蹄蟹,在 潮汕地區,很多人都知道這種食材的妙用,并且做法和吃法都很成熟了。可能有些人不太清楚這個物種的具體情況,但要是說另外一種衍生食品——“鱟粿”可能去過潮汕地區的人是吃過的。
鱟粿是用稀飯打成漿或者加上薯粉,在混合上鱟肉、鱟卵,鱟汁,倒人桃狀模具里面,有時候還會加上一些大蝦做點綴,蒸制成粿品,在慢火煎熬之后,沾上辣椒醬或者醬油食用,這種粿在當地可是非常有名氣的呢!尤其是去旅游的人,如果不吃上一份 鱟粿的話,那簡直就是白來一趟了。
當然了,作為當地有名的一種美食, 鱟的吃法遠遠不止這一樣,還有的直接像清蒸魚那樣做好的整個的鱟,雖然看起來形狀有那么一點嚇人,但其味道也的確很美,深受當地人的喜愛,并且呢, 鱟的經濟價值非常的高,從外殼到尾巴,幾乎所有的身體部分都能被當做藥物使用,尤其是 鱟的血液,更是有很好的藥用價值。
不過相對于其他的作用來說,它的肉和卵能被當做一種美食,在很多吃貨的眼中,這個才是其最大的“價值體現”了。誠然如此,但因為它的生長習性是在是有點兒供不上人們的消費需求,現在很多的鱟都面臨著絕種的危險。因為從幼年到成年 鱟要經歷18到19次的退殼,這個階段要經歷165年之久,并且在冬天的時候還要潛入海底去冬眠,所以,即使它在很多海區有著很大的基數存在,但也禁不住吃貨們無盡的索取啊。
但是呢,從全世界范圍來看,對它傷害最大的因素還是于它自身強大的藥用價值,尤其是血液制品,因為它的血液是藍色的,含有比較多的銅元素,鱟血細胞能被制成一種靈敏檢測內毒素的試劑,而中國鱟又是鱟試劑的主要之一,因此才被利益化的大量獵殺。
而真正吃它的人其實也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它的不但口感較差,吃了之后還容易引起中毒反應!鱟肉內含有一種大分子非特異蛋白,這種蛋白是一種致敏性物質,會導致皮膚過敏,紅腫和搔癢,嚴重時會直接危及到生命!并且中毒率極高,稍微不注意就會“中招”,并且它的肉還有引起和加重痛風的危險。
所以說,有時候,我們吃到嘴里的東西,還是要經過慎重的考慮呢!對于那些“稀罕物件”,吃的時候還是要慎重又慎重啊!不知道你們是否吃過這種“活化石”呢?感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