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豬價判斷的兩大關鍵
最近天天有人問我豬價,我大多是直接把前面的歷史文章發給他。當你重新看這些文章的時候,這時候才發現,在過去的一個多月中,不管豬價如何漲跌,我對春節期間豬價的觀點一直沒變。為什么我可以一直堅持而不被價格波動和消息影響?原因有二:
1、堅定基本面
(1) 缺豬是基本面;
(2) 春節剛需是基本面;
(3) 春節需求以鮮肉為主是基本面;
(4) 這三個基本面事實存在,短期不會改變。
2、預判博弈點
(1) 屠宰廠和養殖戶會不斷博弈;
(2) 有關部門會不斷給養殖戶壓力;
(3) 有關部門對肉價的心理有上限;
(4) 屠宰廠會尋找壓價的時機,是為了更高的差價。這四個點是三方的博弈點,也是較大的變數。
二、博弈的手段是影響
博弈就是在比拼看誰先沉不住氣。那些沉不住氣的人總是懊悔地拍大腿。他們有他們的邏輯,但這些邏輯基本都是“自我偽證”,舉例如下:
1、中南區即將“禁運”
缺豬缺肉的地區還敢禁運?事實上沒看到任何禁運,而看到了位于中南大區范圍內東莞市的搶豬補貼政策。“禁運”本身就是過度解讀,自己嚇自己。
2、牛豬多就是豬多
的確,現在有很多牛豬,但并不代表豬多,反而代表豬少。這些牛豬都是“幸運豬”(非瘟未進場)和“幸存豬”(進場了,損失剩下的)。現在,母豬和仔豬的價格暴漲,與其買豬養,不如把手頭的養成牛豬更合算。大家沒想一想,為何母豬和仔豬那么貴?就是因為缺豬,奇缺!所以,牛豬多不代表生豬多。
3、進口多就會掉價
是的,2019年進口比往年都多,但不要忘記,這一年損失也是歷史最高,可謂是損失慘重、心情慘痛。進口量不足300萬噸,與歷史需求相比九牛一毛。進口肉根本無法堵上缺口,只是肉價高抑制了消費。
4、放凍儲會打下豬價
當然,放凍儲是為了干預肉價,但究竟能不能成功干預,取決于放多少肉?有多少活儲肉放?這一個多月來放出的凍肉不到20萬噸,杯水車薪,影響不了供應,是為了影響你的心理。
三、屠宰企業屢試不爽的必殺技
屠宰企業的招數很多,但屢試不爽的“必殺技”只有一個。那就是壓價一定會從牛豬開始。我把它稱作“屠牛策略”。只要屠宰企業想壓價,無非就是兩招:一個是放風,一個是拒收施壓。你養你的牛豬,屠宰企業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只要想動手,一定是“拒收大豬”。這就像有個女兒馬上滿30歲了,女婿不急,岳父急,你只要以靜制動,他就連彩禮都不敢要了,只盼趕緊嫁出去。因為他耗不起。
博弈最怕沉不住氣。只要沉不住氣,就輸了一半,越是出貨,越是壓價,連壓幾天,缺乏組織性的牛豬散戶就基本崩潰。
四、牛豬突然“吃香”
不是“拒收大豬”嗎?但最近怎么突然給牛豬高價了?因為你手里沒多少貨了。春節消費的特點:消費者喜歡吃鮮肉、喜歡吃肥一點的肉,因為要包餃子、包子、紅燒肉,牛豬其實是最佳選擇。本來是好貨,因為沉不住氣出手了,剛賣完就開漲,最后就是只能懊悔地拍大腿。
牛豬給高價,相對標豬就是低價,其實是開始壓標豬價,想讓你節前出貨。春節是個分水嶺,很多養豬人在這個節點大多數都會選擇出貨。他們經常掛在嘴頭上的四個字恰恰透露出了內心的不安:“落袋為安。”說這句話的時候就是你已經透露出了自己的不安。看到你的不安,和你博弈,心理上就占了優勢。
五、是否還有空間?
決定上漲空間的只有兩個決定因素:
1、養豬人是否沉得住氣
假設一下:所有養豬人一周不賣豬就一定大漲,有關部門干預也沒用。但這只是個假設,因為養豬人不可能心齊。所以,聰明人知道等別人出的差不多了,價格也就該漲了/
2、有關部門的干預力度
其實前面給過判斷(或叫猜測):有關部門的心理上限是20元/斤,因為這個價格沒超過上一個高點,不超過就沒大的壓力。所以,我判斷北方高點可以摸到18,而廣東等南方消費大省有機會摸到22元。事實上,部分省已經摸到20元。下面,就看有關部門的干預力度了。不過,全國平均價沒超過19元,所以,還算是安全線以下,春節前,有關部門沒多少反應時間了。
六、回顧前面的預判
很多人每天都問我對豬價的預判,我都讓他看歷史文章,因為我的預判近一個月從未改變。見風使舵實則是討巧,結果是證明判斷對錯的真理。如果說豬價上漲會分為兩步走的話,現在已經成功的實現了第一步。而第二步依然有機會實現,只是不一定會持久,這最大的變數就是有關部門的行動。
回顧一下前面的預判:
“從現在來看,豬價仍有上漲的空間,我認為可達到18-22元之間。其中東北三省、內蒙古、新疆、甘肅、陜西、山西、山東、貴州、云南等省區可能會攀高到18元上下;而廣東、廣西、四川、湖南、海南等省區有望短期上摸22元左右;其它地區,20元基本就是上限了。”這一段是復制粘貼去年12月份的文章,我依然認為相差不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