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肉是一種營養豐富的天然保健食品,國外還有美容食品之稱。它含蛋白質達10.3%、脂肪1.2%,另外還有維生素、鈣、鐵等人體必需的元素,田螺肉營養優于雞、鴨、鵝、豬等,不亞于鯽魚、海參等。田螺肉可滋補腎陰,明目清腦,增強肌肉彈性、細膩皮膚等。 田螺可作家常肉食,也可加工成系列食品、烹制多種藥膳佳肴、防病治病。目前,天然生長的田螺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且田螺養殖生長快,產量高,養殖田螺“錢”途廣。
田螺的高產養殖技術
一、選擇場地。
田螺生命力和抗病力強,有活水源的溝、水田、淺水池塘均可放養,一般采取建池養殖,螺池規格一般寬2-3米,長10-15米,池的四周作埂,埂高0.7米,并在四周安欄網,防止田螺外逃。池底鋪上20厘米厚的肥泥,注入新水,水面放養水浮蓮、小葫蘆、紅綠萍等。供田螺攝食,并在池中插上小竹竿或木條,供螺棲息和產卵。
二、投放種苗。
挑選種螺或仔螺、投放入池。池建好后,一般選擇在4-11月份投苗養殖。每年6-9月份是田螺大量產卵季節,可到稻田和河溝去拾,或到市場上購買,雌螺的特征是:色澤淡褐,殼較薄,體較圓,尾鈍。從中挑選出15-20克的雌螺投入池中,一般每平方米投放10只雌螺即可。選擇仔螺作種苗的。則按雌雄2:1的比例投放。雌螺個體較大,螺身偏圓,厴殼凹平;雄螺個體稍小,螺身較長,厴殼凸起。仔螺約經一年的養殖便可捕撈上市。
三、飼養管理。
田螺的餌料豐富,水中的微生物、有機質、水生植物幼嫩莖葉等都是它的主要食料。幼螺生長旺季,每年的4-11月份之間要添喂米糠、麥皮、豆腐渣、熟番薯、小昆蟲、小魚蝦以及動物的內臟等。也可以喂配合飼料。投料時間為每天的8-9時喂一次,體積大的餌料應當切碎以后投喂。日投喂量為螺體的1.5%左右。要定期更換新水,保持水質清新,約為10天換水一次。水溫在30℃以上時,要經常注入新水,加深水位,平時水深保持在30厘米為好。冬季則白天降低水位,增加光照。夜晚加深水位。從而保溫,并結合施一些豬糞、廄肥,以提高溫度,培肥水質。田螺對農藥和工業污水較敏感。應注意避免,還應注意鴨的為害。
四、捕撈上市。
經過一年飼養,體重達到15克以上的即可捕撈上市。捕撈的方法可選干池捕撈,也可淺水捕撈。同時應注意留一些雌螺,為下年培育仔螺作準備。
五、越冬管理。
當水溫降低至8-9℃時,田螺開始冬眠,冬眠時,田螺鉆入洞內,在土面上留有一個小孔,不時冒氣泡。此時不吃也不動。應當保持水深10-15厘米,并且4-5天換水一次,增加含氧量,使田螺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