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用毛蚶、泥蚶等,可能帶有甲肝病毒
●不食用生蠔、牡蠣等,可能帶有諾瓦克病毒
●不食用野生動物,避免接觸不明來源的病菌
為切實保障廣大群眾食品安全,1月22日,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從購買食品、外出就餐、點外賣、家庭自辦酒席等方面,發布春節期間食品安全消費提示。
自治區市場監管局提醒,應從正規渠道購買食品,盡量索取并保留相關單據,不在無證單位或未經登記食品攤點購買食品。選購肉品時,應查看檢疫合格證。不買國家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如毛蚶、泥蚶等,可能帶有甲肝病毒;慎買高風險食品,如生蠔(牡蠣)等,可能帶有諾瓦克病毒。
外出就餐時應選擇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牌中評定等級為“笑臉”“平臉”的飯館就餐,最好是在實施“明廚亮灶”的餐廳。科學選擇食物就餐,不吃感官異常和未燒熟煮透的菜肴,不食用野蘑菇、鮮黃花菜、河豚、織紋螺以及一些可能具有毒性或有寄生蟲風險的產品。
購買外賣套餐應選擇具有合法資質的大型飯店或中央廚房加工的套餐,不要購買食品包裝有破損、食品可能受到污染、菜肴溫度較高(明顯無冷藏跡象)的套餐;提貨時應注意檢查標簽的完整性,是否包括加工制作單位、貯存條件、生產日期、保存期限(食用期限)等信息;每個菜肴的包裝是否密閉完整;生食品、半成品、即食食品(冷菜)的包裝、放置是否合理。
家庭自辦酒席時,食品須燒熟煮透,飯菜應盡量做到當餐加工、當餐食用;不能當餐用完的,應及時冷藏,隔餐隔夜食品食用前徹底加熱回燒。生、熟食品放置應嚴格分開,避免交叉污染;同一場所或設施(如冰箱)內同時存放生、熟食品的,應按“熟上生下”方式存放,以避免熟食品受到污染。
不喝無標簽標識、浸泡藥材成分不清等來歷不明的藥酒;不使用斷腸草、烏頭、附子等含有毒成分的中草藥浸泡藥酒。在外活動時,切勿采集未食用過或不認識的野生果、野生蘑菇和野蜂蜜;不食用野生動物,避免接觸不明來源的病菌。(記者/吳家躍 原文編輯/羅小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