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1月份全國CPI,不出意外豬肉價格再次成為了全場的焦點,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4%,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0.6%,影響CPI上漲月4.1個百分點,而食品中豬肉價格上漲幅度最大達到了116%,同屬肉類的牛肉、羊肉、雞肉等上漲幅度僅維持在10.4%-20.2%。豬肉是消費的主要肉類,所以人們對它的價格特別敏感,而讓大家無法理解的是我國養著全球一半的豬,為何老百姓卻吃著40一斤的豬肉?這中間的差價被誰賺了?
據統計,我國出售的生豬數量已接近世界生豬存量的一半,但我國豬肉價格遠高于其他國家,這是其他國家一直試圖向中國出口國產豬肉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拿全球第二大養豬國家美國來說,我國年生豬出欄量為6億頭,而美國年生豬存欄量為1億頭,我國現階段的豬肉價格高達40元一斤,而美國的豬肉價格僅有幾塊錢一斤,在2017年甚至一直跌至3.8元/斤。我國豬肉價格之所以與國外豬肉價格相差懸殊,不是因為養殖賺多了,也不是屠企賺得多了,而是因為以下四個原因:
1、我國豬肉需求量大
雖然中國擁有超過全球一半的豬,但中國對豬肉的需求也是巨大的,就拿2018年在中國的總豬肉消費方面達到了5400萬噸,即使我們擁有世界上一半的豬,但仍然無法滿足不了我們的豬肉的需求。特別是2018年我國非洲豬瘟后,生豬產能遭受巨大沖擊,生豬庫存連續十幾個月下降,導致目前豬肉供應趨緊,豬肉供應不足導致價格飆升。
2、我國生豬養殖成本高
生豬養殖成本中比較大的兩項是人工成本和飼料成本,在國外高水平的集約化養殖的養殖成本,農場工人的數量比國內低顯著,因此,較低的勞動力成本。此外,國外農業發展,同樣玉米,大豆價格也明顯低于國內,這使得飼料成本大大降低。
3、中國的養豬業相對分散
與國外生豬養殖業相比,我國生豬養殖業相對分散,從生豬育肥,到生豬收購,再到生豬屠宰,最后到豬肉零售都是不同的個人或企業參與,每一層都需要有相應的利潤,層層漲價導致豬肉價格高企。國外企業從生豬養殖到生豬屠宰再到豬肉零售都是一個產銷環節,相對集中的行業可以有效地控制豬肉成本。
4、我國生豬生產成績低
了解生豬行業的朋友都知道,每年我國都會有不少養豬企業從國外引種活豬回來,當然這個活豬并不是回來吃肉的,而是回來作為母豬或者公豬繁殖后代的,從國外引種是因為國外種豬的生產成績明顯高于我國,正常情況下國外企業一頭母豬一年可提供斷奶仔豬數可超過35頭,而我國這個數據僅有18-20頭,差距非常明顯。低生產性能導致高養殖成本。
所以,雖然我國生豬養殖量巨大,但是依然吃著全球最貴的豬肉并不是因為其中的某個環節大幅橫財了,而只是受限于我國目前的養豬狀態,相信后續隨著我國生豬規模化的發展和農業的發展我國的豬肉價格也終將會被控制下來,只是要跌到像美國那樣的“白菜價”可能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我國養著全球一半的豬,老百姓卻吃著全球最貴的肉,錢被誰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