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綠江口菲律賓蛤仔增殖業正式通過海洋管理委員會(MSC)認證,成為全球首個蛤蜊可持續認證漁業。
鴨綠江口菲律賓蛤仔增殖的FIP(漁業改進項目)由丹東泰宏食品有限公司、日冷鮮貨株式會社、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和日本分會合作完成,啟動日期為2016年11月份,在歷經三年多后的2020年1月份進入完整MSC評估階段。
MSC認為,鴨綠江口菲律賓蛤仔增殖業踐行的FIP在可持續性方面發揮了重要價值,該漁業也順利通過MSC認證,意味著其產品將可以使用MSC藍色標簽,從而創造新的市場機遇,并響應國際市場對可持續海產品不斷增長的需求。
菲律賓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俗稱花蛤,是遼寧丹東鴨綠江口主要品種之一,種質來自福建莆田地區淺海野生種群,通過當地潮間帶池塘增殖培育至幼體(殼長10毫米)規格,再轉運至遼寧丹東鴨綠江口潮下帶自然放養,直至上市規格(30毫米以上)并收獲。
丹東泰宏食品有限公司總裁邢連宏表示:“榮獲MSC認證是證明我們對可持續發展承諾的最佳方式,對泰宏和所有參與這一項目的合作方來說都是一項巨大的成就。MSC認證將幫助我們改善管理,加強與國際和本地市場的聯系。”
MSC亞太地區總監Patrick Caleo評論稱:“黃海地區的菲律賓蛤仔增殖與加工業維系著許多人的生計,向中國及周邊國家供應重要的海產品。我很高興這樣一個標志性漁業的MSC認證授予了中國首個蛤類漁業,我們繼續期待與泰宏和其他企業的合作,共同推動這一重要成就。”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CAPPMA)會長崔和博士表示:“菲律賓蛤仔產業的可持續模式將成為該地區其他漁業的旗艦,在保護生態系統,以及展現可持續計劃創造多重效益、平衡生態和經濟回報方面保持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