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為防止新冠疫而進行的 2 個月社會隔離措施期間,越南海鮮出口商和生產商協會 (VASEP) 估計,當工廠減產或暫時停工時,有 300,000 名工人失業。
工廠減少產能并在社會疏遠期間關閉,約有 300,000 名漁業工人失業
這是VASEP副秘書長阮懷南先生于 9 月 17 日舉行在會議上分享的信息,根據農業和農村發展部發布的第16號指令,在社會疏遠措施后消除困難,并恢復農產品和水產品的加工和出口。
據阮懷南先生介紹,胡志明市和南部18個省(包括從中南海岸到南部的省份)是越南海產品產業的重點區域,占該國出口總額的90-95%。
VASEP 在 7 月和 8 月的調查中,當時胡志明市和南方 18 個省都在不同程度地實施了社會疏遠,以預防和控制新冠疫情。該領域的企業和工人面臨許多困難,重塑生產鏈的壓力越來越大。
從中南地區到湄公河三角洲各省只有約30%的海產品加工廠能夠適度生產,這得益于“3現場”模式,10-50%(主要是20-30%)的員工繼續生產,其余的有辭職或休無薪假。
70%的工廠不得不關閉或部分停產以在“3現場”模式下進行重組。芹苴和前江是企業停產最多的地區。
“3現場”措施成本增加,企業損失慘重
據阮懷南先生介紹,隨著上述企業“適度經營”和“停產”,估計有超過300,000名海鮮加工廠的直接工人失業,相關部門的勞動力人數至少與此相同。海產品生產鏈(包括海洋漁民、魚蝦養殖戶、包裝供應、供應鏈服務、港口物流服務、漁業等)受影響也相繼停產。
據VASEP代表介紹,該行業企業面臨的另一個壓力是,在減產的同時,很多訂單不得不擱置或丟失,而企業成本再次暴漲,造成很大壓力。
工人每周檢測的費用,為工人配備吃、睡和在工廠工作的條件的費用增加了50-100%;為留在工廠的工人支付額外工資的成本增加了 30 - 50%;支付離職員工的工資和費用,增加包裝和材料成本,生產和維護冷庫的電費。
海產品出口企業,海運費從2-3倍增加到10倍(視亞洲、歐洲、美洲航線而定...)漲幅非常大。
據阮懷南先生介紹,在“3現場”的生產企業中,根據產品類型(蝦、巴沙魚、金槍魚、海鮮..),根據VASEP的初步測算,一家海產品企業如果只用1/3的產能維持生產,平均每月損失約30%,停產則損失達到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