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B News《澳華財經在線》9月13日訊 去年4月份以來,受“豬周期”下行、非洲豬瘟疫情沖擊等影響,中國生豬產能持續下滑。本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稱,“現在非洲豬瘟疫情的形勢還是很嚴峻的。雖然疫情的數量比去年同期要明顯減少,但是疫情發生的隱患、風險還非常高。”
在過去的12個月里,非洲豬瘟在亞洲蔓延,本周菲律賓也確認了非瘟疫情,這引發了疫情可能進一步蔓延到南方的擔憂。
據SBS報道,澳洲政府正在敦促游客、留學生、海外假期返回者和其他游客不要從受非瘟影響的國家帶豬肉產品進入澳大利亞。
澳洲聯邦農業部長Bridget McKenzie在一份聲明中說,看起來世界上四分之一的豬將在今年年底前因這場疫情而消失,“我們的首要任務是將其排除在澳大利亞之外,但我們還需要確保我們做好準備來防范疫情傳入國內,畢竟我們在邊境沒收的產品中有大約15%已經檢測出(非瘟)陽性。”
這場已令世界上許多國家如臨大敵的非瘟,不僅在疫情控制方面引人關注,它還在悄然改變了澳洲對華紅肉出口的格局。
“防衛性關稅”啟動
今年7月和8月,澳洲向中國出口的牛肉分別為28,214噸和26,061噸。8月份中國超過美國,成為澳洲最大的牛肉出口目的地,這是歷史上第五個月這樣的“非常月份”。
澳洲對華牛肉出口增長有多塊?2018年中國爆發非瘟之前,澳洲對中國的牛肉出口量比2017年增長了47%,創下了歷史紀錄。而今年前8個月,澳洲對中國的出口量比去年增加了65%。
毫無疑問,中國是目前全球牛肉貿易的焦點,而且不僅僅是澳洲對中國的牛肉出口增長了。今年上半年,中國牛肉進口總量增加了50%以上,達到31.1萬噸。阿根廷對華牛肉出口增長最強勁,上半年出口151,000噸,增幅126%,略微超過巴西,成為中國最大的牛肉供應國。巴西對華出口牛肉149,000噸,烏拉圭為141,000噸。其它在中國市場快速增長的牛肉出口國包括加拿大、智利和哥斯達黎加。
但在8月份澳洲對華牛肉出口量強勁的背后,澳洲紅肉業的獨立分析師Simon Quilty注意到了一件事:8月中旬,中國對澳洲牛肉啟動了“防衛性關稅”(safeguard duty),去骨牛肉的關稅從6%上調到了12%。
澳洲出口到中國的冷鮮和冰凍牛胴體的關稅分別為10%和12.5%,啟動防衛性關稅后,兩種產品的關稅也上調了一倍,分別為20%和25%。不過這兩種產品僅占澳洲對華牛肉出口總量的2%。
2019年前幾個月,澳洲對中國的牛肉出口量一個穩定在每月20,000噸左右,但最近幾個月開始急劇上升。自2015年中澳自貿協定簽訂以來,這是第二次,澳洲對中國牛肉出口量逼近174,454噸的紅線,觸發防衛性關稅。
在中澳自貿協議之下的第一次牛肉貿易防衛性關稅觸發是在2018年12月27日。當時澳洲對華牛肉出口量已達到17萬噸的紅線。但是,那一次并未引人注意,因為關稅上調期只有四天,隨后一進入2019年,就又恢復至6%。
據Simon Quilty的推算,假設沒有防衛性關稅的影響,到今年底,澳洲對中國牛肉出口量將達到25.4萬噸,遠高于防衛性關稅設定的上限。但由于防衛性關稅已經啟動,他預計澳洲對中國牛肉出口增速將放緩。
據信,在過去的兩個月,出于對防衛性關稅的擔憂,中澳牛肉貿易商們希望搶在關稅上調之前,加速從澳洲進口更多牛肉。這也是7月和8月澳洲對中國牛肉出口量快速攀升的原因之一。
據估算,當去骨牛肉的關稅提高至12%,要增加的成本為25-30澳分/公斤。但最近幾個月澳洲牛肉價格波動較大,澳洲出口商相信,在供應面偏緊、需求強勁的情況下,中國進口商會吸收這些多出來的成本。
目前,中國牛肉進口增長受到強勁零售需求的支撐。中國的零售牛肉價格在2019年夏季仍然很高,原本夏季通常是牛肉消費的淡季。 7月份牛肉零售價格上漲至歷史新高,每公斤70元人民幣(14.52澳元/千克)。
然而澳洲市場仍在經受旱災的考驗,隨著旱情持續,越來越多的人認為,9月份澳洲牛肉的供給會吃緊,如果產量大幅下降,澳洲對華牛肉出口的趨勢就會發生逆轉。Simon Quilty預計,2020年澳洲對華牛肉出口不會觸發防衛性關稅。2020年防衛性關稅的紅線是179,687噸。
豬肉短期內難進中國市場
由于非瘟,中國的豬肉價格現在正在上漲,一些專家預測中國的豬肉價格將在新的一年初達到創紀錄的水平。
與中國豬肉市場行情恰恰相反,澳洲的豬肉市場正被供給過剩的問題所困擾,由于旱災造成糧食成本高企,價格偏低,許多養殖戶陷入虧損的境地,其中一些不得不停產。去澳最大的豬肉生產商SunPork在去年底曾預測說,“這可能是導致一些人破產的干旱”。
在過去七年中,澳洲對豬肉的人均消費量從8公斤攀升至12公斤,并且仍在呈上升趨勢。豬肉現已超過牛肉,成為全國第一大紅肉消費類別。
從2017年初,澳洲的豬肉產量超過消費量6%,市場價格急劇下滑,疲軟至今。大多數產自澳洲國內的新鮮豬肉都進入了國內市場,只有10%用于出口。
今年6月,西澳州農業部長Alannah MacTiernan擔心陷入困境的養豬生產者因中澳之間的緊張關系而進一步處于不利地位。
為打開世界上最大的豬肉消費市場,2017年初,澳洲就提交了向中國出口豬肉的協議草案,但自去年11月以來進展停滯不前。
Alannah MacTiernan 說,曾向前澳洲貿易部長Steven Ciobo 提出過這個問題,“我們希望走出停滯,并一直要求聯邦政府幫助我們,我們一直在努力確保完成需要完成的流程”。
澳大利亞豬肉有限公司(Australian Pork Limited)首席執行官Andrew Spencer表示,在2020年之前,相關協議達成無望。
Spencer說:“世界上每個國家都希望在豬肉或其它產品上與中國達成交易,他們(中國政府)的工作量很大”,“如果協議到2020年達成,我會非常高興,但我可以肯定,這將會是一兩年后的事”,“遠水解不了近渴”。
他評論說,澳洲豬肉行業危機的原因是幾年的良好回報過后出現國內供過于求,西澳州是全澳豬肉供應過剩最嚴重的一個州,盡管在東部各州今年早些時候出現了價格暴跌。
“由于東部地區供應過剩,當然批發商和貿易商變得非常積極地尋找新市場,與西澳一起競爭亞洲的豬肉出口。”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