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陽市農業農村局網站消息,河南南陽市近日出臺《關于支持牧原集團發展的若干措施》,共15項,涉及生豬產業扶持政策、養殖用地供應、數字牧場等方面。其中提出,支持開展生豬品種保護和培育,支持牧原集團創建生豬核心育種場,加強種豬性能選育,持續提升“豬芯片”質量,挖掘種豬基因潛能,破解生豬產業種質資源“卡脖子”問題,打響牧原種豬品牌,建設國內一流的生豬育種中心;支持牧原集團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原種豬場—祖代種豬場—種豬擴繁場—商品豬場的繁育體系。
附《南陽市農業農村局關于支持牧原集團發展的若干措施 》
為持續改善營商環境,支持牧原集團進入世界500強,根據《中共南陽市委 南陽市人民政府關于強力推進牧原集團做大做強做優的十條扶持措施》(宛發〔2021〕16號)、《中共南陽市市委辦公室 南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建立“鏈長制”推進產業鏈做大做強的實施意見》(宛辦〔2021〕18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局實際,提出如下措施。
一、全面落實生豬產業扶持政策。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扶持生豬產業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實農業農村部等八部委出臺的17條具體措施。各縣(市、區)要切實發揮恢復生豬生產政策協調聯絡工作機制牽頭作用,積極協調自然資源與規劃、生態環境、財政、金融、交通運輸等部門,保持現行有效的用地、環保、金融、交通運輸等生豬產業長效性支持政策不變,尤其要從養殖用地、糞污處理消納用地、疫苗供應、能繁母豬和育肥豬保險、生豬養殖設施、農機裝備補貼、融資等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全力保障牧原集團。
二、實行證照辦理“綠色通道”。
在符合有關證照申辦條件的前提下,各縣(市、區)要按照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要求,及時為牧原集團辦理畜禽養殖代碼證、生豬定點屠宰證、飼料生產許可證、動物防疫合格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等證照。各有關單位要積極協調生態環境部門,按照環評規程要求,快捷高效地辦理生豬養殖項目環評手續,做到及早介入、及時審批、早日開工。
三、做好養殖用地供應工作。
各縣(市、區)要按照“百場千萬”工程用地計劃和發展規劃,劃定用地范圍、確定用地規模、細化用地取得程序,做好涉地區域基層干部和群眾的思想工作,化解用地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強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流轉土地、支持牧原集團發展的大局意識,積極穩妥有序地推動土地流轉。堅持依法、有償、自愿的原則,規范流轉合同,確保耕地規模連片、用地集中集約。
四、做好產地檢疫工作。
各縣(市、區)、各鄉鎮檢疫部門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檢疫規程,圍繞牧原集團生豬產業發展,合理布局產地檢疫報檢點。加強對檢疫出證人員的教育培訓和日常監督管理,提高依法履職能力,規范產地檢疫證明使用和管理,明確出證人員的權限和責任,嚴格履行檢疫程序,做到接到申請,第一時間到場、第一時間檢疫,確保生豬及時出欄、合格出欄。
五、指導創建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
按照《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評估管理辦法》(農業農村部公告242號)和《無非洲豬瘟區標準》《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管理技術規范》(農業農村部農辦牧〔2019〕86號)等有關文件規定,采取邀請專家輔導與現場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對牧原集團創建無規定動物疫病小區的技術指導服務,加強對本轄區內無非洲豬瘟等動物疫病的日常監管,鼓勵引導更多符合標準條件的養殖場區創建無疫小區,促進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六、支持開展生豬品種保護和培育。
支持牧原集團創建生豬核心育種場,加強種豬性能選育,持續提升“豬芯片”質量,挖掘種豬基因潛能,破解生豬產業種質資源“卡脖子”問題,打響牧原種豬品牌,建設國內一流的生豬育種中心;支持牧原集團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原種豬場—祖代種豬場—種豬擴繁場—商品豬場的繁育體系,滿足社會種豬需求;支持牧原集團利用南陽黑豬資源優勢,在做好保種、育種的基礎上,通過雜交等育種技術,開展南陽黑豬開發利用和新品種培育,探索南陽黑豬等地方畜禽品種保護和開發利用的新路子。
七、支持發展數字牧場。
各縣(市、區)要充分利用項目資金,支持牧原集團加快現代信息技術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等領域的融合,深入開展智能裝備研發和應用,推進企業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平臺建設,積極探索“5G+”智慧畜牧應用,建設無接觸全景全天候實時監控、智能識別生產和管理環境,率先在牧原集團完成生豬全產業鏈數字化、智能化建設。同時,支持牧原申報國家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等信息化建設項目。
八、支持開展種養循環發展。
依托內鄉、唐河、社旗、鄧州等縣市2021年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項目,把牧原集團所屬從事糞污處理的子公司納入項目第三方實施主體,給予政策資金補助,支持牧原子公司成為提供糞污收集、處理、施用的專業化服務組織。以推進糞污就地就近還田利用為重點,帶動縣域內糞污基本還田,實現化肥減量化,促進耕地質量提升和農業綠色發展,推動高效種養業循環發展。
九、支持開展員工能力提升教育培訓。
以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為培養目標,聚焦牧原集團產業發展,把有需求、符合高素質農民培育條件的員工納入培育對象庫,優先將有意愿的員工遴選為高素質農民培育學員,采用“參訓員工+專家教授+課堂培訓+基地實訓+政策扶持+跟蹤服務”的集成培育模式,針對產業鏈不同需求,設置專門課程,開展系列化培訓教育,提高員工的科學文化素養、專業水平和經營管理能力,助力牧原打造高素質員工隊伍。
十、支持農機裝備納入農機購置補貼目錄。
及時了解掌握農牧機械研發、中試、生產情況,對農機裝備產品逐一梳理、對標靠檔,積極幫助開展省、部級農機產品鑒定,爭取將牧原生產的系列畜牧機械納入全國農機購置補貼目錄。同時,強化企業對農機化政策、技術、標準、項目等的研究對接,充分利用政府和行業優惠扶持政策,通過補貼政策帶動,快速推向市場,打造南陽農牧裝備和制造業生產基地。
十一、支持建設高效節水示范區。根據《河南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印發〈河南省高標準農田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創建指南〉的通知》(豫農文〔2020〕267號)文件精神,市、縣農業農村部門要積極指導牧原集團按照“標準化建設、現代化裝備、智能化應用、規模化經營、規范化管理”的建設標準,打造集中連片、節水高效、技術集成、綠色生態的現代化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引領高標準農田建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積極爭取上級部門加大支持力度。協助牧原集團做好高效節水示范區項目設計、爭取和實施。
十二、支持做好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
強化“項目為王”,認真按照農業農村部、省農業農村廳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要求,督促指導牧原集團做好肉食產業綜合體、農牧裝備制造園、食品城、種養循環示范區、電子商務線下展示中心、智慧物流園等建設項目,確保項目按時建成投產。同時支持牧原以內鄉縣政府為主體,參與承擔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等農業產業融合類發展項目,生豬標準化場改造、洗消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生豬調出大縣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等財政資金項目。
十三、支持打造肉食品加工全產業鏈。
制定出臺《南陽市肉食品加工產業鏈提升方案》及產業鏈圖、技術路線圖、應用領域圖、區域分布圖等配套方案,集中培育牧原集團為肉食品加工產業鏈鏈主企業,強化飼料加工→種豬育種→商品豬養殖→屠宰主產業鏈,完善獸藥及疫苗→農牧智能裝備研發及制造→肉食品加工及綜合利用→銷售→智慧物流及物流產業園→大數據中心等配套產業鏈。建立肉食品加工產業鏈工作專班和產業聯盟,打造全國最大的生豬生產中心、全國最大的肉食品加工中心、全國最大的冷鏈倉儲物流中心、全國最大的農牧裝備制造中心、全球畜牧業技術創新交流中心。
十四、支持開展金融保險服務。
落實《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發揮農業信貸擔保作用 助推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豫政辦〔2021〕5號)等國家、省一系列惠農融資政策,加強與農業銀行、郵儲銀行、中原農業保險、河南農業信貸擔保等金融保險機構合作,創新“政銀擔”合作模式,撬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助推生豬產業發展。
十五、加強監測調度和宣傳服務。
市、縣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強牧原集團生豬生產、屠宰、市場各環節監測,做好全產業鏈數據收集、分析與信息發布。充分發揮產業聯盟作用,加強生豬生產供應形勢分析研判,利用新聞媒體加強宣傳,合理引導市場預期。充分發揮牧原集團的龍頭作用和產業鏈優勢,增加生豬的屠宰、加工和儲藏,穩定生豬產業。指導牧原集團根據國家生豬產業政策和市場供需情況,合理調整豬群結構,不斷提升和優化生豬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