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酒量”?任何病原通過某種途徑使得易感動物發生感染、發病或死亡都需要一定的劑量,這個最低劑量即所謂“感染閾值”(我們形象地稱之為豬群的“酒量”),低于這個閾值就不會發生感染、發病或死亡。如何提升這個“酒量”?
其次、提供充裕營養。要為豬只提供原料優質、營養均衡充裕、毒素不超標的飼料,提供清潔、溫熱、充足的飲水,以滿足豬群維持需要、生長需要、繁殖需要、免疫需要和抗病需要,確保豬群健康。不能為了降成本,使用霉菌毒素超標、變質、消化率過低的“便宜”原料。有的原料毒素含量雖然不高,但毒素會長期積累,對豬只的肝臟、腎臟和骨髓等組織器官造成損害;有的原料含抗營養因子或粗纖維過高,雖然飼料質檢“合格”,但由于豬只消化吸收不了,就會引起營養不良。冬天可以給豬只飲用溫水,以減少應激和能量浪費。
第三、做好豬群福利化管理,減少各種應激。減少基礎性疾病和應激因素,盡量不用抗生素“保健”,無病時添加抗生素是屬于濫用藥,損傷肝腎;要做好豬瘟和口蹄疫疫苗的免疫,實施豬藍耳病和偽狂犬病凈化方案,減少疫苗種類和接種頻次。因為抓豬、扎針都是強刺激,疫苗接種過多、過頻,耗費機體免疫資源,對豬群健康有害無利;在飲水中添加口服碘(高聚絡合碘)或優質酸化劑等,減少豬群便秘、潰瘍、淚斑、縮短母豬產程;及時對老弱病殘和亞健康豬(感染閾值相對較低)進行防范性隔離或淘汰;根據疫情風險靈活安排驅蟲、疫苗接種和生產操作,在高風險期間,盡量減少轉群、抓豬、接種等造成應激的操作;每天檢查料槽是否有剩料發霉變質,檢查飲水器是否堵塞、水流不暢,高度和位置是否能讓豬喝水舒適。總之就是要讓豬吃好、喝好、睡好、呼吸好。當然,對員工也要人性化管理,確保員工心情舒暢、善待豬只;員工若不高興,不能及時發現問題甚至“制造”問題,是誘發豬病的重大隱患。
第四、保護豬只黏膜屏障,提升非特異性免疫力。根據豬不同生產階段的特點和需求,在飼料中適量添加一些保健類中藥、植物精油、益生菌、抗菌肽和發酵產物等,促進消化吸收、調節營養和免疫平衡,提高腸道健康,保持黏膜完整性,提升豬只的“正氣”(抵抗力/非特異性免疫力)。國家落后就要挨打,豬群羸弱就會招瘟。
“酒量”(耐受性、抵抗力)雖然不太好定量,但可以定性,可以根據下面指標進行大致評估:豬群的精神狀態、采食量;皮膚、黏膜的完整性;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水平;出現便秘、淚斑、鐵銹線、難產母豬的比例;老弱病殘和亞健康豬的比例;發情率、受胎率、健仔率、仔豬成活率和育成率的比例等。
生物安全是防控非洲豬瘟的基礎性措施,但不能被“異化”和“神化”,要力求科學、精準、高效和人性化。在生物安全不能確保萬無一失的情況下,提高豬群健康度(“酒量”)、強化最后一道防線,具有理論上和實踐上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專家點評
雖然“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但遲點濕身、濕身面積少一點,還是可以做到的。當然,如果穿好雨鞋和雨衣再到河邊走,再加上小心走,是能夠做到不濕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