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3個交易日全國均價從18.3元/千克跌至17.69元/千克,從我們的草根調研的觀察上看產業有傾向在真正的消費旺季之前提前出售大肥豬,“增肥創收”的養殖策略也正面臨失效。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把養殖戶壓欄養肥的豬作為多頭頭寸的話,止盈的大搶跑可能已經開始。
我們先表述結論:今年的臘肉香腸最好推遲到1月份再做,能省錢!
1.近期的漲價扭轉了部分散養戶對豬價的預期,去產能進程或被打斷
對于我國本輪豬周期中能繁母豬的存欄高點的行業共識是2021年6月,按涌益數據對過去5個月能繁去化的進度預期,月均的母豬產能去化速度為-2.9%。為了測算能繁母豬產能去化至行業合理水平的時點,我們以6.8億的年出欄量作為均衡年份的生豬出欄目標,以不同的優劣能繁母豬存欄結構做MSY的情景分析,若行業母豬月均產能去化速度保持-2.9%不變,得出在20%,10%和0%的三元母豬占比的情景下,對應的能繁母豬產能去化至合理水平的時間分別為2022年1-3月。
但值得一提的是,過去1個月生豬價格的大幅反彈也將讓不同養殖主體對豬周期底部有不同的認識,以至于部分主體延緩去產能的決心和節奏,因此我們預期能繁母豬的產能去化結束的時間將滯后于上文的預估,這是明年春節之后豬價再次觸底的主要邏輯。
2.“增肥創收”的養殖策略面臨失效,大廠主動提前銷售高峰
過去一個月肥標價差的加速走高是近一個月出欄減速,肉價反彈的關鍵原因,底層邏輯是延遲出欄一方面可以獲得增重和未來漲價產生的利潤,還能獲得因肥標價差帶來的利潤增厚。當考慮到目前生豬均價已經上行至17元/千克,大肥豬上漲至18元/千克,未來繼續延遲出欄增肥的利潤面臨后期增肥后落價的威脅。
養殖戶在過去1個月多傾向將110-135KG的生豬養殖到肥豬以獲得肥標溢價的收益增厚,為了厘清按現在的時點繼續執行“增肥”的風險,特作以下的風險測算:
若標豬價格不變養至140KG肥豬出欄的收益增厚=當前體重*肥標價差 + 后續增肥至140KG的增重收入-養殖成本
“增肥”策略對應不同初始體重的盈虧平衡點(出欄時豬價)= 當前時點的標豬價(17元/千克)- 利潤增厚總額/140
我們測算發現,若后期出欄價格低于15-16元/千克,則“增肥以促增收”的策略失效,且當前體重越低的生豬增肥耗時越長。例如110KG增肥至140KG養殖耗時為36天,這決定了其更可能面臨跌價的威脅,故可行性越低。
另一個佐證來自于屠宰企業的開工率,該項數值更加真實的刻畫了出欄的節奏,目前的開工率達到35%,這不僅超過了10月中旬因為價格大幅下跌的恐慌性拋售時期,也是2019年春節以來最高屠宰開工率,頭部企業也傾向將出欄壓力前置。
3.賭冬至行情的落空,踩踏或再現
從季節性上看,通常年末生豬價格的高點在冬至前后形成,這也是多數養殖主體期待博弈出欄時間的窗口。當“賭冬至行情”成為行業共識,按目前價格“買預期賣現實”的常態搶跑,我們更傾向“旺季不旺”或者“旺季提前旺”的風險。從10月5日的全國10.5元/千克的均價至今,現貨漲幅達到70%左右,需求的透支或已經出現。當產業充分意識到“止盈”時刻已至,或現價格踩踏。
從策略上看,考慮到1-3價差已經達到1500以上,我們傾向逢高試空LH2201合約。
文章來源:CFC農產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