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發展之基、民生之本、農業之資、農民之根,觀農村土地政策動向,察農民真實生活狀態,敬請點擊上方按鈕,關注“土地觀察員”!]
發展規模養殖、建設開辦規模養殖場是改善農業結構的重要方面,這不僅能夠改善補品供給結構、提高供給效率,而且能夠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是國家所大鼓勵和倡導的。近年來,各地的規模養殖都在蓬勃發展。
發展開辦規模養殖場,需要兩個重要的條件,一個就是要有充足的資金和必要的經驗技術,第二個就是要有符合開辦規模養殖的土地,而兩個條件往往不能同時滿足,想發展規模養殖的公司、企業或個人苦于沒有自己的土地,而大部分擁有土地的農民又沒有資金和技術。這就需要外部資金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取得農村集體土地用于發展規模養殖。
流轉的土地能發展規模養殖嗎?需要征得農民一家一戶的同意嗎?無論是急切發展規模養殖的企業或個人,還是關心自家土地權益的農戶,都希望對這些問題有個深入全面的了解。什么情況下才能開辦養殖場,關鍵要看以下4點。
(1)看土地性質。用地是開辦畜禽養殖場的重要一環。畜禽養殖場用地屬于設施農業范疇,在用地上有著很多規定,比如說要盡量利用荒坡、灘涂等未利用地和低效閑置的土地,盡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特別是不要占用優質耕地,禁止占用基本農田。因此說,在用地選址時,以上這些一定要把握好。
(2)看審批情況。開辦養殖場不僅僅是用地的問題,因為涉及環保、免疫、種植結構調整等諸多方面,因此在審批也有著嚴格的流程,需要多個部門的批準,比如說環保部門要對環境保護作出評價,離居民區要500米以上,畜禽糞便和廢水廢棄物等要有處理設施;衛生防疫部門要對防疫措施進行評價、驗收;農業部門要對種植結構調整進行審批等等。
(3)看村民意愿。在農村開辦養殖場,村民是不是支持、是不是同意很重要。比如說在用地上,對于流轉而來的土地,雖然說取得了使用經營權,但開辦養殖場會對土地造成一定的破壞,恢復耕種也存在一定的難度;在環保和防疫上,即使環境合格,也會對村民造成一定的影響,這就需要與村民深入溝通、取得支持,這也是養殖場順利開辦的關鍵。
(4)看恢復保障。我們知道,開辦養殖場需要建設一些房屋設施,有時還需要開挖一些土坑,會對土地造成一定的破壞,對土地的恢復耕種至關重要,如果占用耕地就需要恢復耕種,如果占用荒地也需要填平恢復。因此,在養殖場開辦之前,必須辦理復耕恢復土地原貌的保證書,并且繳納足夠的保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