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到了年底,各地迎來節假日消費高峰期,水產品價格多多少少都會上漲。而自臘月以來,我國各地氣溫驟降,受此影響有害細菌有所減少,但一些能夠在低溫環境下生存的病害,仍然活躍在各大養殖地里,不懷好意“蓄勢待發”!所以各大養殖戶在育肥水產品,備戰春節的同時,更要注意病害的防控工作。
一般來講,一年之中高溫多雨的夏季容易滋生有害細菌和各種病原體,而干燥寒冷的冬天幾乎很少有病害的爆發!因為夏季池塘發病率高,養殖戶們都會提早做好預防工作,而隨著養殖技術的優化和升級,加上應對病害的經驗不斷積累,大多數養殖戶都能將損失降到最低。而在冬季,因為病害發作率不高,很多養殖戶的防患意識較為薄弱,面對突如其來的病害,養殖戶們往往都是束手無策。這也就是為什么冬季病害少,但養殖戶們還會虧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低溫環境下有害病菌是比較少的,但能存活下來的都是“精英”,所以處理起來會比較棘手。例如“水霉病”,其在4~26攝氏度的水溫下都可以進行繁殖,而在春冬之際,10度上下的自然環境,給水霉菌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繁殖機會。面對即將到來的病害高發期,水產人該如何展開預防工作減少損失,保障養殖收益呢?
“水霉病”主要是真菌寄生在魚的表皮所引起,在冬季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病害,雖然染病死亡率高,但常見于魚塘!進入臘月,受冷空氣影響,池塘水溫晝夜差距大,水質情況不容樂觀,水霉菌乘機寄生在魚體表面。剛開始,養殖戶很難察覺到被寄生的魚有什么異樣,等到細菌入侵魚體表面,進入體內并向周圍擴散時,其表皮就會有一層肉眼可見的灰白棉絮物!
而一旦染上水霉病,魚兒幾乎沒有存活的希望!侵入體內的水霉菌會吸收肌肉的營養,破壞表皮組織,使得原本小小的傷口進一步惡化!迅速生長的水霉菌,將會蔓延魚兒的全身,而感染后的小魚們會出現運動失常、行動變緩、不愛吃食等現象,最終走向死亡!
而要減少經濟損失,防止水產品染上“水霉病”,養殖戶不僅要學會治,還得會防!事實上,看起來十分可怕的水霉病,對生存環境也有一定的要求,只有水質出現惡化,水霉菌才會大量的繁殖。所以在冬季,雖然天氣變冷,但對待養殖工作,農戶們可不能有所懈怠。應該加強巡塘工作,出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防止問題嚴重化!這樣才能更好的備戰“春節”,搶占市場,不然塘里沒貨可賣,到年掙不到錢,處境就很尷尬了。
總而言之,養殖就像跑馬拉松,不到終點絕不懈怠!而年底更像是終點站,養殖戶要抓住掙錢的好時機,走好關鍵的最后一步!
以上內容為小編個人觀點,各位看官們不喜輕噴!如有其他看法,也可以在評論區進行留言!筆者碼字不易,看官們的每一次點贊、收藏、分享與都是對小編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