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印發《陜西省食品小作坊全面提升三年工作行動計劃》,標志著為期三年的食品小作坊全面提升工作正式啟動。
提升行動是為了貫徹總局食品小作坊現場會議精神,按照“改造一批、提升一批、轉型一批”總體思路,用三年時間,使我省食品小作坊產品質量更安全,制度體系更健全,原料追溯更可靠,生產過程更規范,集中園區建設有序發展,品牌意識明顯增強,全省小作坊食品安全水平有效提升;一是監管責任將進一步落實。以網格化監管為依托,明確各級任務,確保建檔和主體責任落到實處,重點品種重點區域監管得到強化。實現食品小作坊風險等級評定率95%,產品年度監督抽檢覆蓋率95%,不合格食品后處理率100%。二是生產秩序將進一步規范。在“信息公示、管理制度、加工環境、衛生管理、過程控制、生產記錄”六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引導食品小作坊積極更新設施設備,改進生產加工條件,建立從原料購進到產品銷售的全程記錄制度,規范食品包裝和標簽,嚴格倉儲管理和銷售管理,促使一批食品小作坊轉型為食品生產企業。三是產業升級將進一步加快。通過提高服務水平,深化許可改革,開展示范引領,建立傳統技藝非遺保護機制等措施,聯小做大,整合做強,改善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提供優惠政策推動食品小作坊示范園區建設。同時,培育30家市場有需求、產品質量優、文化氣息濃、品牌信譽高且具有傳統技藝的非遺食品小作坊。
省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產安全監管處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陜西局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針對小作坊食品安全的規范性性文件,對加強食品小作坊制度建設,規范生產過程,完善風險管控,落實主體責任,特別是對強化白酒、肉制品等高風險產品監管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這次提升行動就是在鞏固過去三年綜合整治、規范提升工作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我省食品小作坊監管實際組織開展的專項行動。下一步,我們要在確保監管效能的同時,落實“放管服”精神,提高服務質量,持續完善食品小作坊產品操作指導規范,推行承諾制生產許可,方便群眾辦事,推動監管工作重心向事中事后監管轉移,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和身體健康。(食品生產處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