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瘟疫情下生豬上游供應情況分析
2019年國內生豬價格漲幅明顯,在自繁自養盈利屢破新高,并吸引了全國各地目光的情況下,大部分以二次育肥為主的散戶繼續補欄卻并不積極。造成此不合理狀況的原因除了不定時疫情的威脅外,也與不斷攀升的養殖成本有關。接下來我們具體分析生豬的上游,即二元母豬的價格變化情況。
回顧往年數據,2015-2018年國內外三元生豬與二元母豬價格遵循豬周期變化規律,呈現先漲后降的態勢,但整體來看波動幅度并不大。突如其來的非瘟疫情打破了此波瀾不驚的狀況:2019年2月底,即農歷春節過后生豬及母豬價格觸底快速沖高,其中生豬最高價與往年同期相比漲幅超150%,二元母豬價格超200%。
一般來講,二元母豬的價格取決于下游的補欄情況,而生豬行情對于養殖端的補欄積極性影響較大,因此二元母豬價格與生豬價格走勢頗為相似。2015-2016年上半年二元母豬價格隨著生豬價格震蕩上漲,最高漲至1990.50元/頭,隨后因產能過剩,生豬及二元母豬價格持續下滑,并于2019年1月上旬低跌至谷底1190.00元/頭,累計跌幅40.22%。
2018年8月份非瘟疫情首度入侵我國,業內人心惶惶,北方市場補欄積極性一落千丈,二元母豬價格亦明顯下降。隨著非瘟疫情由北向南肆虐,疫情感染與恐慌拋售雙重作用下母豬存欄量呈現斷崖式下滑。與此同時,2019年農歷春節過后生豬價格開啟上行通道,疫情相對可控的地區補欄積極性明顯提升,市場供不應求,二元母豬快速上漲。4-5月份南方疫情較為嚴重,養殖端集中拋售,補欄意向淡薄,二元母豬價格開始回落。6月份供應缺口開始逐漸顯現,加之國家政策面鼓勵養殖以恢復生產,二元母豬價格開啟因一輪沖高。截至11月15日,2019年二元母豬出欄均價為2660.00元/頭,與2018年同期相比上漲71.12%;最高價10月底至11月上旬的4963.89元/頭,與年初相比上漲3773.89元/頭,全年累計最高漲幅達317.13%。
仔豬價格走勢亦相似,且11月份豬價雖有明顯回落,但二元母豬與仔豬價格并未隨之下滑,暫時保持穩定走勢,這主要源于養殖端補欄積極性雖有放緩,但規模場多將二元母豬與仔豬自留,上游供應仍顯緊俏,仔豬與母豬市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市場“商轉母”現象普遍。據卓創資訊統計,截至11月15日,2019年15公斤外三元仔豬出欄均價為887.89元/頭,與2018年同期相比上漲105.65%;最高價11月初的1880.18元/頭,與年初相比上漲1538.82元/頭,全年累計最高漲幅達450.79%。
仔豬與母豬的需求主要源于對生豬行情的預判,多數情況下其價格變化與豬價走勢相似。在非瘟疫苗未上市的情況下,2020年整體供應難以恢復到正常狀態,市場仍然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業內對2020年生豬市場多持樂觀態度。規模場擴產積極,整體來看養殖端的補欄量或有增加。但從二元母豬與仔豬的補欄到商品豬出欄周期較長,因此卓創資訊預計2020年農歷春節過后仔豬和二元母豬價格或整體下滑,但幅度有限。而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中上旬受生豬高價位刺激,仔豬與二元母豬價格仍有小漲空間。
在此背景下,預計2020年國內二元母豬價格整體呈現下滑走勢,全年均價或在4515元/頭,其中最高農歷春節前的5400元/頭,最低12月底的3900元/頭。2019年11-12月份受豬價影響,價格漲幅放緩,11月均價或在4958.00元/頭,12月均價5150.00元/頭。
仔豬走勢亦相似,預計2019年11月均價1846.48元/頭,12月均價2176.82元/頭。2020年仔豬全年均價1888.84元/頭,其中最高農歷春節前的2400元/頭,最低12月底的1500元/頭,年底累計最大跌幅37.50%,同比上漲87.69%。
四季度國內非瘟疫情雖仍有零星爆發,但相對來講已得到控制,養殖場防控嚴密,各地因遭受疫情而導致拋售的現象較少,南方產能基本已達到階段性低點。在養殖盈利豐厚及國家政策面鼓勵等多重因素利好下,各地陸續恢復生產,仔豬與母豬的補欄積極性有所提升,但因補欄成本較高,散戶的補欄意愿較低,規模場復產相對積極。
相對來講,東北、華北、華東北部地區復產時間最早。因種豬存欄斷崖式下跌,二元母豬供應仍較少,大場多自留,市場“商轉母”現象普遍。8-9月份第一批“商轉母”已成功產子,仔豬供應于四季度增速稍有加快。在疫情得到控制的情況下,南方多數地區四季度開始仔豬供應亦有增加,但增速較慢。因此整體來看,在無大的疫情爆發的情況下,至2020年母豬和仔豬的供應量或緩慢增多。
二、終端消費持續疲軟價格深跌原因分析
11月份以來,國內豬價開始大幅下滑,跌勢迅猛,跌幅超乎業者預期。此輪下跌令養殖端悲觀情緒濃厚,出欄積極性明顯提高,局部存在恐慌性拋售。那么價格快速大幅度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卓創監測截至11月15日全國外三元出欄均價34.72元/公斤,較14日降0.76元/公斤,較月初降5.58元/公斤,降幅13.85%,其中最低價為遼寧30.24元/公斤。截至目前2019年全年最高價格出現在10月29日,國內外三元出欄均價為41.96元/公斤,隨后行情一路下滑,東北市場領跌。
此輪下跌令養殖端悲觀情緒濃厚,出欄積極性明顯提高,局部存在恐慌性拋售。那么價格快速大幅度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政策面消息影響巨大。為保證國內豬肉供應,增加豬肉、禽肉進口國,對緩解年前的生豬供應緊張起到重要作用,俄羅斯等東歐國家也在積極洽談。同時約談了國內重要養殖企業,嚴禁囤積居奇,加快生豬出欄,保障市場供應。這一消息迅速傳至全國,加之屠宰企業走貨困難,壓價意向濃烈,養殖戶聞風出欄積極性增加,價格隨之大幅下跌。
第二,終端消費持續疲軟。卓創監測屠宰企業開工率僅在15%左右,多地多企業因虧損嚴重停宰。高價豬肉對消費端抑制作用明顯,在收入水平短時無快速上漲的情況下,居民購買意愿及購買能力明顯下降。另外在豬肉價格高位的情況下,禽肉價格相對低廉,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豬肉消費。前期高價泡沫幻滅,價格逐步下滑。
第三,出欄體重快增長。8-10月份國內豬價快速大幅上漲,僅10月份單月環比漲幅就超40%,同比更是達到170%以上,養殖戶見漲惜售,養大豬情緒濃厚。而到11月份出欄體重多數已達150公斤以上,出欄意向增加,但市場對大豬消化能力較差,消費旺季尚未到來。隨著價格下滑,養殖戶賣跌不賣漲,出欄量快速增加。
第四,二次育肥導致牛豬出欄增加,卓創監測全國生豬出欄均重較標豬(110公斤)上漲10.91%,導致單頭生豬出肉率上漲近20%,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肉品的供應量,短時彌補了后非瘟時期的豬源缺口。
第五,隨著氣溫的不斷降低,北方市場晝夜溫差增大,也是其他豬病疫的高發時期。部分小散戶生物安全防控工作不到位,存在疫情反復的情況。一旦發病,養殖戶恐慌性拋售,未發病養戶亦存在恐慌心理,市場豬源短時供應充足。
第六,豬價快速下滑,國內凍品及進出口貿易商出貨積極,但實際走貨情況較差,進一步壓制凍品價格。這導致凍品與鮮品價格差距較大,國內“凍轉鮮”現象越來越多,對鮮品市場沖擊較大。
綜合多方面因素導致本輪豬價的快速下滑。傳統腌臘、灌腸旺季尚未到來,短時終端市場仍無利好提振,價格仍或延續下滑態勢。月底南方局部開始腌臘,消費端利好因素增加,屆時價格或有回漲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