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我國質量領域最高級別國際盛會的第三屆中國質量大會將于12月5日在深圳拉開帷幕,屆時全球目光將聚焦在深圳這片高質量發展熱土上。
近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印發《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開展質量標準提升行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2019-2022年)》(以下簡稱《方案》),為中國質量(深圳)大會的召開奏響了昂揚的序曲。
《方案》是深圳市委、市政府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指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以及中央和省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重大部署的具體舉措?!斗桨浮芳汝U明了構建深圳質量、深圳標準新優勢,推動民生、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城市建設、政府服務等全領域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又展示了深圳通過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城市范例的決心和意志。
對標國際一流打造“深圳標準”體系
《方案》強化了“標準先行”和高標準帶動高質量發展的作用,重點強調了對標國際一流和構建“深圳標準”體系。《方案》明確,到2022年,落戶深圳的國際國內標準化組織工作機構增加至85家以上,擁有標準創新基地不少于15家,建成國家級質量基礎公共服務平臺11個以上,累計參與國際國內標準制(修)訂不少于7500件,新培育發布團體標準500項以上。
這是對“標準先行”為深圳高質量發展所帶來積極作用的充分肯定。多年來,深圳通過創新出臺標準先進性評價等“深圳標準”系列制度,建立了政府推動和市場主導相結合的標準化工作新機制;推進實施“標準+”戰略,推動標準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深入融合;通過促進標準、科研和產業一體化發展,深圳在國際國內標準制定中嶄露頭角。2019年9月,深圳通過首個“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驗收,全市企事業單位共參與研制國際國內標準6105項,73家國際國內標準工作機構落戶深圳。
歷史的成功經驗,正是未來發展的寶貴借鑒?!斗桨浮访鞔_,將從社會民生、生態建設、文化建設、城市治理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標準短板填補,以高標準推動城市治理高質量、精細化,也意味著深圳標準建設進入“體系化”和“全面性”階段。
深圳將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案例,對全市整個標準工作體系進行創新和重構,包括完善標準化工作體制機制、優化先進標準體系供給結構、強化標準實施和監督評價等,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深圳標準體系。該系列措施實際上是為優化目前標準建設不平衡問題,完善建立標準制定前、制定中和制定后全鏈條管理。
具體在在標準化工作體制機制上,將強化協調共治的標準化管理體制,健全先進標準體系閉環管理機制,建立新技術新產品快速標準化機制。目前,深圳市一批機構院校、企業、行業專家等已成為推動深圳高標準建設的重要力量。《方案》從政、企、研、院4個視角充分整合了各方資源,推動社會共建共享,構建多方參與、協同推進的標準化共治格局;出臺對標達標工作指引,開展對標達標提升行動,形成科學規劃、有效實施、持續改進的閉環管理;鼓勵產學研聯合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標準研制,引導和支持技術優勢企業組織標準聯盟,主導國際標準制定。
先進標準體系供給結構上,將制定出臺《深圳市地方標準管理辦法》,完善發展地方標準;以深圳標準促進會為載體,探索建立團體標準社會化管理工作模式,規范發展團體標準;挖掘行業標桿作用,鼓勵企業制定實施高于國際國內標準的企業標準,培育企業登上全國企業標準排行榜。
標準實施和監督評價上,將強化標準實施和監管,開展標準化試點示范,推進深圳標準認證。該系列舉措將明確各有關部門具體職責,降低“先行先試”的試錯成本,通過行業標桿企業輻射帶動行業和產業發展。
精準施策的“質量升級指標”
“質量提升”是此次《方案》的核心內容。《方案》明確,深圳將針對10個具體領域開展質量提升行動計劃,落實系列提升措施。相關發展目標包括,到2022年,全市大中型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達到100%;擁有國家級質量基礎公共服務平臺11個以上,等等。以具體的舉措和可量化目標值,切實推動重點領域質量水平提升。
毋庸置疑,“高質量”是新階段深圳質量發展最突出的特點和優勢,更是新時代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的重大使命和責任擔當,也是深圳市在復雜多變內外部環境下實現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關鍵所在。
早在2011年,深圳就實施“六大質量提升行動計劃”,2017年至2019年連續3年在全市開展“城市質量提升年”行動,經過扎實的質量建設,經濟發展質量穩步提升,萬元GDP能耗、水耗持續下降,各領域質量水平同步提升。目前,深圳市信息產業、電子設備、醫療器械、新能源汽車等多個領域技術水平達到世界一流,5G、無人機、基因測序、激光等部分領域的技術和質量實現領跑。
將過去在打造經濟領域質量型增長的成功經驗,復制或充分借鑒于全社會質量提升行動的10個關鍵領域中,正是此次《方案》的一大亮點。根據《方案》,“質量提升10個專項行動”將具體布局到高新技術產業、制造業、農產品和食品藥品、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工程領域、生態建設、城市建設、社會民生、政府服務10個領域中,目標更高,范圍更廣,通過一個一個行業抓質量提升,推動全方位高質量發展。
《方案》對每個領域都出臺了質量提升的具體要求、工作舉措和需要完成的發展目標。在高新技術產業,《方案》對企業幫扶、科技融資、技術轉化、知識產權保護和轉化等細節都提出了具體要求,給出了構建“初創+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知識產權促進和保護”全過程質量提升幫扶鏈條、建立新技術新產品“試點容錯”扶持機制等行動方向,要求到2022年全社會研發支出占GDP比重達4.25%以上,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93件以上。在農產品和食品藥品質量提升中,提出了建立完善農產品、食品全過程可追溯機制,構建供深食品標準體系,實施骨干食品企業促進計劃,推進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等計劃,要求到2022年全市重點食品監測合格率達到98%以上,藥品評價性抽樣合格率達99%以上。
這表明深圳的每個領域、行業、機構、企業,都將需要根據自身實際去落實質量提升的具體要求和計劃,以此來帶動整體質量“臺賬式”管理和“對標對表”提升,對實現深圳各方面資源整合、力量協同和全市總體質量水平均衡提升具有長遠意義,將為建設成為高質量發展高地打下重要基礎。
創新機制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制”
機制創新和明確責任是《方案》的重要內容,為標準體系建設和創新質量提升提供了政策保障?!斗桨浮访鞔_規定從創新質量監管機制、完善質量共建機制、構建粵港澳大灣區質量標準合作機制3方面著手,構建完善的質量提升工作機制。
在構建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上力求突破是《方案》的核心思想?!斗桨浮纷⒅赜弥贫葎撔录ぐl全市各領域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例如改革全市標準化工作體制機制、創新市長質量獎激勵政策、創新智慧監管模式、優化人才發展政策;結合全面實施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推進深港澳在營商環境、知識產權保護與促進、質量標準及產業創新等多方面的務實合作、聯動發展等。如其中,明確提出符合條件的首席質量官等高端質量人才,可認定為深圳市高層次人才,加快培育一批適應高質量發展需要的新型質量人才。
以項目制管理推動《方案》落地也是一大特色。《方案》將標準建設、質量提升、機制創新、基礎夯實、組織保障等23方面工作任務分解為141具體重點舉措并相應明確責任部門、關鍵時間節點。為確保各項任務落細、落實、落具體,《方案》明確了強化組織領導、落實責任、督查考核等更可落地的規定。這既是工作任務的具體化,更是任務落地的“責任狀”,是《方案》落地的關鍵。
這實際上是將深圳市高標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推進到了指標化引路、精細化施工的新階段,體現了更加突出全面發力多線突破,更加突出全覆蓋可持續的主動思考,是加快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意見》、全方位全領域全過程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的有力實踐,有助于打造生產發展、生態良好、民生幸福的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為中國質量(深圳)大會的成功舉辦奠定堅實基礎。
《方案》將對深圳未來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其中多項先行先試的機制創新和路徑升級,將推動全市市質量標準建設進入更為“精細化”的階段,顯著提升各領域發展質量,顯著增強深圳市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的功能,加快探索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切實促進質量發展成果的全民共享,以實實在在的質量成績講好中國故事,展示中國力量。可以預期,深圳加快質量變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步伐將越走越矯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