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屢禁不止?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天貓超市分三個批次向市場投放共計8萬瓶飛天茅臺,售價1499元/瓶;蘇寧易購在雙十一當天放出7.4萬瓶飛天茅臺進行搶購,上線后瞬間被搶空。
市場的緊俏,也讓茅臺造假更加泛濫。近日,《濱州日報》報道稱,濱州警方利用5個多月時間,輾轉4個省市,破獲一起靠網絡社交平臺銷售假冒貴州茅臺酒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3名,涉案價值1.03億元。
據濱州市公安局食藥環偵支隊政委唐振生介紹,這是一起典型的侵權案。該案主要特點是,犯罪嫌疑人通過熟人介紹、社交平臺交易,“友情價”比真酒市場定價略低,報案人很少懷疑是假茅臺,發現的“礙于情面”也很少報案;生產銷售全部“訂單式”,隱蔽性很強。
類似案件不在少數。此前的2019年1月,重慶市公安局通報了江北特大制售假冒品牌酒瓶案。警方在重慶、甘肅兩地抓獲劉某、李某等犯罪嫌疑人76名,現場查獲假冒茅臺、五糧液等品牌酒瓶100萬余個,假冒商標標識73.6萬套,涉案價值逾10億元;2019年8月,廣東佛山市、區、鎮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聯合公安部門,發現一批涉嫌假冒茅臺、國窖等酒類產品,合計9000多瓶,涉案貨值超過400萬元……
茅臺打假辦相關負責人告訴時間財經,茅臺酒造假手段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包裝作假,如“飛天”商標、文字樣式等與真品不同;二是包裝為真但內部酒液為假,一般通過回收包裝或在酒瓶上打孔注入假酒進行。目前,執法部門接到相關投訴或報案后,茅臺負責其中鑒定。雖然造假者在行為上有所收斂,從明目張膽到分散、隱蔽,但他們的手段也在不斷“升級”。
83萬買100箱假茅臺
據《濱州日報》報道,今年5月,濱城區市民張先生報警稱,2018年9月通過朋友介紹,其從一名自稱是茅臺酒代理的女子手中,花82.8萬元購買了100箱53度貴州茅臺酒,在消費了13箱后懷疑是假茅臺。
濱州市公安局食藥環偵支隊受理案件后,立即請貴州茅臺股份有限公司打假人員進行鑒定。經鑒定,張先生剩余的87箱茅臺全部是“冒牌貨”。
隨后,警方從這名“茅臺酒代理”入手,鎖定了其上線——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劉某城假酒銷售團伙,現場查扣貴州茅臺酒623箱(4818瓶)。經鑒定,全部為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緊接著,專案組逐漸理清整個案件的脈絡:以昆明市周某元為首的家族式制假團伙,向劉某城等人供應,劉某城伙同王某靜等人,利用微信等交友平臺,聯系買家銷售假酒。
截至目前,專案組共抓獲該犯罪集團成員13人,搗毀生產及倉儲窩點共4處,查獲假冒貴州茅臺酒1195箱(每箱6瓶),價值1074萬余元。該團伙向全國各地生產銷售假冒茅臺酒涉案價值1.03億元。
據了解,目前生產假酒已經形成了一條龐大、完整的產業鏈。此前,澎湃新聞援引部分商家表示,現在一套假冒飛天茅臺酒的包裝價格在80元左右,灌裝假冒飛天茅臺的酒,用當地一二百元的酒足夠以假亂真。加上包裝費和運輸費,平均每瓶假冒飛天茅臺的成本在兩百元左右。目前,正品茅臺正品市價在2300元/瓶。
每年打假花2億
2019年5月,公安部經偵局副調研員張菲菲在第三屆中國酒類假冒偽劣刑事打擊交流論壇上表示,近五年來,全國共立各類假冒偽劣犯罪案件13.6萬余起,其中假冒酒類案件1.08萬起。
時間財經在中國裁判文書以“假冒茅臺”為關鍵詞搜索發現,共有259余起打假、維權案例,涉及28個省市。從時間上看,近年來此類案件數量每年只增不減,僅2018年就有73起。
對于造假,茅臺公司專門設有打假辦公室。茅臺集團知識產權保護處相關負責人在茅臺酒經銷商座談會上表示,茅臺集團打假辦現有工作人員92人,2018年配合執法部門刑拘數百人,其中部分已被判刑,茅臺在各省自營店均設有鑒定服務中心,全年服務消費者1萬余人次。
但茅臺打架也有自身難處。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張德芹曾表示,企業打假有很多局限性,自身沒有行政手段,找到之后只能報給政府相關部門。有時候還會碰到相對區域性的保護。企業自身打假能做的事有限,耗費資源多,收益卻很小,更多的需要靠立法、靠政府,希望政府有長遠的、全局的考慮。“我們對待造假行為應該像打擊假人民幣、打擊酒駕一樣,不要局限于3·15,應該天天都是打假日。”
在多份判決文書中,茅臺公司稱每年花費在防偽、打假方面的各項支出有2億多元,假冒偽劣產品的侵權行為嚴重影響了原告的品牌、品質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