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農業農村部舉行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生豬生產和市場供應走勢。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說,當前全國生豬產能下滑已基本見底,能繁母豬存欄量已經止降回升。照此趨勢發展,明年上半年生豬生產總體將進一步好轉。不過,恢復生產需要一個過程,市場供應明顯增加可能要到明年下半年。
生豬生產主要指標均有所好轉
9月初,國辦印發《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明確了一攬子支持生豬生產發展的政策措施。在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新增7億元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2019年上半年中央財政非洲豬瘟撲殺補助經費2.2億元、第二批中央財政農業保險費補貼資金以及2019年生豬規模化養殖場建設補助項目投資3億元已下達各地。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8個省份出臺了扶持生豬生產的政策文件,多數省份將生豬穩產保供的目標分解到市縣;一些省份大力支持龍頭企業擴產增養,建設高標準規模養殖場,增加產能的同時推動產業升級。
隨著利好政策的落地,加上市場行情看好,生豬生產主要指標都出現了積極變化:一是能繁母豬存欄首次止降回升。10月份,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0.6%,這是自去年4月以來能繁母豬存欄環比首次增長。二是規模養豬場生產持續較快恢復。10月份全國年出欄50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生豬存欄、能繁母豬存欄分別環比增長0.5%和4.7%。三是生豬存欄降幅進一步收窄。10月份全國生豬存欄環比降幅0.6%,與8月、9月相比分別收窄了9.2個和2.4個百分點。四是生豬生產恢復面不斷擴大。東北、西北和黃淮海地區生豬恢復比較快,西南、華南地區產能下滑也趨緩。
“從這些積極因素判斷,全國生豬生產整體已進入止降回升的轉折期,養殖戶補欄增養的積極性明顯提升,供需矛盾有所緩解。進入11月份,生豬價格也有所回落。”楊振海說。
明年市場供應將明顯增加
不過,生豬生產有其自身規律,恢復生產還是需要一個過程。一般來說,母豬補欄從出生到可以配種需要7至8個月的時間,能繁母豬懷孕時間接近4個月,育肥豬出欄上市需要6個月。因此,明年上半年的生豬生產情況主要取決于今年下半年能繁母豬存欄數量。“目前能繁母豬存欄量已經止降回升,在疫情防控持續推進、形勢總體穩定的情況下,明年上半年生豬生產總體將進一步好轉。但是,市場供應明顯增加可能還要到明年下半年。我們力爭明年底生豬存欄基本恢復到常年80%左右的水平。”楊振海說。
元旦、春節快要到了,未來兩個月豬價情況將如何?楊振海認為,當前生豬存欄降幅收窄,能繁母豬持續回升,這就預示著在未來兩個月生豬出欄的數量會有所增加。進口方面,前三季度進口豬肉132.57萬噸,增幅超過40%,第四季度進口量可能還會增加。庫存方面,因庫存需要定期輪換,前段時間屠宰企業和冷鏈企業庫存的豬肉也到了輪換出清的時候。上述情況是不支持生豬價格高價位持續運行的。
替代肉品發展很快
今年以來,肉禽生產增勢非常迅猛,禽蛋和牛羊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市場供應充裕。楊振海介紹,禽肉大幅增長可一定程度上填補豬肉供應的缺口,有利于增加元旦、春節期間肉蛋等“菜籃子”產品供給。綜合判斷,畜產品供給總體是有保障的。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今年1月至10月,全國累計肉雞出欄同比增長15.5%,產能達到歷史高點;牛奶產量同比增長5.6%。10月份,雞蛋產量同比增長6.1%,連續6個月環比增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前三季度牛肉和羊肉產量分別達到458萬噸和330萬噸,分別增長3.2%和2.3%。綜合各方面數據分析,預計全年禽肉增產潛力在300萬噸以上,牛奶增產160萬噸以上,禽蛋增產80萬噸以上,牛羊肉增產30萬噸以上。禽肉、禽蛋、牛羊產品的全面增產,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豬肉供應偏緊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