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非洲豬瘟發生至今雖然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但是生物安全防控體系中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復雜嚴峻。
非洲豬瘟之下,養豬人應有借他人之事鑒己身的思想觀念,學習先進經驗,拓寬防控思路,不斷完善豬場防控管理方案。東北農業大學李金龍教授分享了非洲豬瘟防控策略之精準清除方案成敗,十六字箴言,持之有故,言之有理。
非洲豬瘟來了,奪走了無數豬的生命;魑魅魍魎粉墨登場,制造了多少豬場滅門慘案。非洲豬瘟恰如一面照妖鏡,照盡了人間百態。
當前在非洲豬瘟肆虐的形勢下,如何教會豬場成功自保本領是防控的關鍵。生物安全是豬場成功將非洲豬瘟拒之門外的根本策略,精準清除方案成為豬場劫后余生的法寶,然而如何制定并執行有效的精準清除方案卻成為豬場最為頭疼的問題。
科學認識非洲豬瘟是制定精準清除方案的前提。非洲豬瘟病毒與易感豬只的直接接觸是非洲豬瘟的主要傳播途徑。非洲豬瘟病毒可通過受感染動物的血液、鼻腔液、口腔液、糞便和尿液等向環境釋放,排泄物和分泌物含有活病毒,可污染豬場的物品和設施,如衣服、鞋、設備等。接觸病豬的節肢動物(如蒼蠅、蚊子等)可機械攜帶病毒傳播,飛鳥、鼠類、野豬等可通過遷徙活動傳播病毒,進入豬場的人流、豬流、車流、料流、物流等是病毒入侵常見路徑。高溫、強堿、強酸、有效消毒藥是殺滅病毒的有力武器。
基于此,筆者從多個實際案例中總結出非洲豬瘟防控策略之精準清除方案成敗的十六字箴言,即:“和、早、準、靜、淘、狠、蓋、封、消、防”十字成功經驗;“遲、懵、‘仁’、亂、盲、串”六字失敗教訓,供養豬人借鑒。
1
十字成功經驗
1. 和:技術人員+老板+員工團結和諧,精誠協作,令出如山,精準執行,行必有果;
2. 早:及時發現潛伏期和早期臨床癥狀病豬,未在豬場內進行過病死豬剖檢,避免病毒在豬場中大范圍擴散;
3. 準:采用敏感、特異的熒光定量PCR檢測豬鼻腔拭子、口腔唾液、肛拭子、環境拭子,查明豬場中病毒載量及污染程度;
4. 靜:停止豬場內所有跟豬相關的生產操作,及時進行員工隔離,特別是打針、免疫、個體治療、配種,杜絕人員與豬只接觸,不給病毒擴散提供可乘之機;
5. 淘:制定合理的淘豬方案與路線,堅決不交叉,淘汰豬只安全無害化處理,清除豬場內病毒攜帶載體;
6. 狠:疑似病豬淘汰要狠,下手要快,路線要清晰,不交叉污染,不給豬場內病毒擴增提供培養基;
7. 蓋:采用火堿+生石灰覆蓋病豬舍地面及豬場環境,20%石灰乳+2%火堿噴灑墻壁、頂棚及內外墻體,不給病毒留下容身之地;
8. 封:發病舍門、窗、氣孔、排污通道等密封處理,阻止病舍內殘留病毒向外釋放;
9. 消:豬場場區所有地面、通道、出豬臺、糞場、運輸設施、舍內工具等用3%火堿處理,辦公區、食堂、員工宿舍、儲物間、洗澡間等有效消毒劑、煙霧熏蒸或高溫處理,做到100%有效消毒,不給病毒存活留任何退路;
10. 防:改善豬群健康,控制豬群密度、加強生物安全意識,投喂對動物健康有改善作用的堿性飼料添加劑或有機酸飲水制劑,整體提升豬場對病毒的防御能力。
2
六字失敗教訓
1. 遲:出現臨床癥狀才發現,場區內剖檢了病死豬,造成污染面過大,病毒蔓延趨勢控制不住;
2. 懵:老板與員工對病毒認知錯誤,遇到疫情發懵,思維混亂,手腳忙亂,措施出漏洞,執行不到位;
3. ‘仁’:存在婦人之仁和僥幸心理,不能及時清除疑似感染豬只及其周圍豬只,寄希望于發病豬只能耐過變成健康豬,致使隱患長期存在;
4. 亂:淘豬路線不明確、淘豬程序錯誤、死豬處理方法不當、未對病豬進行包裹、未對發病豬口、鼻、肛門、尿道等排毒路徑進行處理,污染了淘豬路線經過的道路、環境及豬舍內設施;
5. 盲:迷信“神專家”、“神藥”、“神苗”,錯失精準清除的最佳時機;
6. 串:水槽料槽長距離串通,豬欄連著豬欄,無法阻斷水、料、糞、口傳播途徑,給病毒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
專家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