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現在非洲豬瘟疫情已經比較穩定了,但是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的防疫形勢都還非常嚴峻,而且只要非洲豬瘟疫苗沒出來,我們對待非洲豬瘟除了靠防、靠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基本上還是毫無他法。
現在正是生豬恢復生產的關鍵期,政策層面一度的在刺激養殖戶進行復產,但是直白的說利益才是推動復產的最大動力,并不是環保政策的放松甚至是財政的支持。可是,現在養豬的成本肯定比以前高了。
就是沒有疫苗的保障,所以每只豬都得“富養”、“精養”,從豬只的飼料、豬舍以及運輸的過程都得做到與病毒有效隔離,防疫硬件設備,疊加建廠要求等均會直接逼高飼養成本的提升。
并不是要打消大家的積極性,而是復產太重要了,所以一定要謹慎。尤其是對于散戶而言,他們的防疫措施是否真的到位,是否做到了標準的消毒,生物安全理念是否聲入人心?如果這些都沒有把握,而且還沒有疫苗,散戶開始擴張養豬其實是一件風險很大的事。
準確的說,現在最有能力“富養”豬的是那些規模養殖企業,他們對防控非洲豬瘟有豐富經驗,有雄厚的資本,有足夠強大的抗風險能力。而對于散戶而言,復產之余我們心中始終是有一份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