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表示,將采取壓實地方責任、落實扶持政策、盡快擴充產能、強化監測預警、抓好疫情防控和加強指導服務等六方面舉措,加快恢復生豬生產。
據了解,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以來,明確了一攬子支持生豬生產發展的政策措施,隨著各項扶持政策落實落地,以及“龍頭企業加農戶”“產業體系幫農戶”等技術模式不斷推介,養殖場戶增養補欄積極性不斷提升。全國生豬存欄環比降幅進一步收窄,能繁母豬存欄開始止降回升,規模養殖場生產恢復進一步加快,各項生產指標正在好轉,全國生豬生產整體上進入了止降回升的轉折期。
于康震在會上表示,下一步,要貫徹意見精神,督促各地進一步落實省負總責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全面細化分解近三年生豬穩產保供目標任務,強化督查考核,確保如期實現既定目標。發揮好農業農村部牽頭職責,強化部門協調溝通,依托恢復生豬生產協調辦公室,及時解決基層反映的突出問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簡化養殖用地和環評手續,切實將各項支持政策措施落地落細、到場到戶。
他表示,要大力發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支持新建和改擴建規模養殖場,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盡快形成實際產能;支持大型養殖企業通過“公司+農戶”、租賃兼并、生產托管、合伙制等多種形式,帶動中小養殖場戶恢復生產。完善生豬生產月調度制度,將全國年出欄5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全部納入監測調度范圍,加強形勢研判和市場引導,增強養殖信心。
同時,落實好疫情監測排查報告、突發疫情應急處置、生豬運輸監管等現行有效防控措施,確保疫情不反彈。通過生豬復養技術大講堂、專家巡回講座和入戶指導等方式,提高養殖場戶生物安全水平和飼養管理水平。
農業農村部將加大農機購置補貼支持力度,促進畜牧業機械化發展。同時加快畜牧業綠色發展,深入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建立糞污收集、轉化、利用網絡體系。
在健全動物疫病防控體系方面,支持和引導獸醫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增強動物疫病疫情預警能力、應急反應能力和疫病控制能力。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二級巡視員 辛國昌:通過龍頭企業帶動模式,把過去的小散戶進行改造,讓他們能夠有效提升產能,有效地提高生物防護水平。
辛國昌介紹說,今后還將強化飼料獸藥風險管控,抓好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等,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強化畜牧業科技支撐,建設現代畜禽種業,實施畜禽良種聯合攻關計劃,提高畜牧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