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以“綠色健康引導未來”為主題的第二屆全球未來食品論壇在福建省漳州開發區招商局·芯云谷開幕。200多名來自國內外農業與食品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和龍頭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全球未來食品的發展和趨勢。
此次論壇由招商局集團、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漳州市人民政府、福州大學、荷蘭農業食品支柱產業聯盟聯合主辦,福建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漳州開發區管委會、福州大學食品科學技術研究所、中歐食品產業發展中心共同承辦。論壇的舉辦,旨在促進食品產學研的國際合作和資本對接,助力未來食品產業發展,為漳州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漳州市委書記邵玉龍在論壇致辭中介紹,漳州具有1300年的歷史,是中國食品名城。食品工業是漳州支柱產業,有食品企業30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600多家,產品涵蓋16大類、40多小類。在漳州市未來食品開發與合作具有非常好的前景。1992年招商局和福建省在漳州打造了漳州開發區,使得漳州與央企合作的前景更加廣闊。他表示,此次國際上著名的研究機構和各地品牌食品企業都來到漳州開發區,這將對漳州市未來食品產業起到重要推動作用。漳州市委市政府、漳州開發區將攜手各界擁抱全球未來食品,積極與具有新理念、新技術、新工藝、新制造的產學研機構和企業交流、合作,共同為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新的貢獻。
“漳州開發區依托漳州生態自然資源和雄厚的食品產業基礎,以及本身優越的區位優勢和臨港優勢,將食品產業作為三大主導產業平臺之一。我們將充分發揮國際資源優勢、資本優勢、市場資源優勢,打造信息平臺,提供物理空間,做好產業配套,提供政策扶持,對接補充漳州目前食品產業轉型發展需求,攜手食品產業培育未來食品和開發新產品,協同區域共贏發展。”漳州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鄭明輝說。
據悉,為了搭建食品產業創新發展的平臺,漳州開發區負責人還帶隊走訪了德國、比利時、荷蘭等食品產業發達的國家和國內十幾個省份的知名食品企業,研究創新項目,開展產業合作,取得很好效果。
論壇上,英國高星集團總裁、前聯合利華上海研究中心主任蔡亞、雀巢銀鷺食品市場中心總經理紀偉如、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食品和農業研究創始執行董事莎倫·休梅克、荷蘭瓦格寧根大學生物化學與技術系教授約翰·桑德斯、上海藥物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郭躍偉、荷蘭瓦格寧根大學食品與生物基礎研究所研究員瑪麗耶克·布魯因斯等17位嘉賓,分別就動物疾病的變化狀況對未來健康食品的影響、植物蛋白在肉類替代品中的發展與應用、全球糧食安全和糧食循環經濟、功能性食品的研發與進展、中國農業供給側的幾個市場趨勢、蛋白質可持續性轉化、水稻營養改良、新型生物經濟、可持續營養、茶葉果膠提取的最新進展、科技創新驅動等方面,探討了全球未來20—30年人類健康生活與食品的可持續發展方向與目標,以及未來食品的發展空間。
會上,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就未來食品所發表的主旨演講受到與會人士的歡迎。江南大學食品學院程力教授認為,未來食品應該是以合成生物學、物聯網、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等技術為基礎,以健康、安全、營養、美味、高效、持續為特征,將成為解決全球食物供給和質量、食品安全和營養、飲食方式和精神享受等問題的有效途徑,驅動食品向高技術發展。美國克萊姆森大學食品、營養與包裝系教授陳峰認為,隨著全球化浪潮的來臨和社會老年化的到來,功能性食品和大健康產業在全世界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新希望集團副董事長王航表示,研究未來食品應當注重農業,研究科學種植采摘,研究現代物流、冷鏈、現代食品加工等技術,改變食品的消費方式。新西蘭恒天然集團大中華和東南亞地區總裁周德漢認為,未來企業的可持續食品生產將得益于人類健康、環境健康和業務健康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目前,全球有100億人口需要供養,如何為他們提供足夠的食物和高質量的服務非常重要。”德國弗勞恩霍夫工藝工程與包裝研究所食品加工開發部主任拉斐爾·奧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認為,以植物蛋白替代肉類蛋白是未來食品中大有作為的領域。植物蛋白具有容易提取、成本較低、供應量足、應用廣泛等優勢。據了解,拉斐爾·奧森所在的機構從事植物蛋白研究已有30多年,近10年的主要研究聚焦植物蛋白質改善。
論壇期間,來自荷蘭乳路公司、中國新希望集團、荷蘭杜普拉克公司、德國弗勞恩霍夫研究院食品工藝工程與包裝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和企業代表與漳州開發區的相關人士,探討了在新食品產業和有機食品領域等共建科技研發平臺等方面的合作。
論壇上,漳州開發區與理源調味品生產、共享綠谷食品園、白玉蘭冰糖、巴夫洛物流、新能源汽車、新港熱能機械、卡蓮達精密儀器、裝載機生產基地、工程機械配套件制造、閩秀城文化旅游等10個投資項目簽約,總投資達86.7億元。同時,杜普拉克、片仔癀、達利、天福、百威等30家中外知名企業攜各自的“名優新”產品參展,受到中外人士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