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如何守護?浙江給出了答案。
12月5日,省市場監管局、省公安廳、省教育廳、省農業農村廳舉行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下稱“聯合行動”)新聞發布會。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自今年9月四部門開展聯合行動以來,共查處各類食品安全案件10662件,罰沒8703.02萬元。
與以往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行動不同,這是我省首次四部門聯合行動,為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撐起一把更結實的“保護傘”。
部門聯動
線索很廣泛打擊更加精準
“不許動,警察。”今年10月10日,3名在海寧市從事非法經營未經檢驗檢疫肉品的商販怎么也沒有想到,最先找到他們的不是市場監管部門的工作人員,而是警察。今年9月27日,海寧市公安局根據海寧市衛生監督所傳遞的線索,在海洲街道某農貿批發市場攤位所售的豬心、豬肺和豬肝中檢出非洲豬瘟病毒,順藤摸瓜搗毀了這個威脅老百姓餐桌安全的黑窩點。
“此次聯合行動,因為省公安廳的參與,行刑銜接從執法后端移至查處前端,增強了執法成效,案件查辦力度明顯加大。”聯合行動工作組副組長、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盧永福說。
據了解,聯合行動開展以來,我省共取締無證黑窩點116個,移送各類食品案件231件,公安機關立案217件,移送司法機關287人,這些數字遠遠多于過去的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行動。
省公安廳的參與讓食品安全執法更加有力,不法商販“油嘴滑舌”“胡攪蠻纏”等拖延時間的伎倆不再好用。省教育廳和省農業農村廳的參與也讓執法行動如虎添翼。“4個部門之間的協作讓我們案件線索來源更加廣泛,打擊更加精準高效。我們將固化總結聯合行動的好經驗,繼續保持高壓嚴打態勢。”省公安廳治安監督管理總隊副總隊長王凌說。
整治細化
問題定位直指老百姓心坎
民以食為天,在過去的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行動中,更多圍繞“食”這一寬泛概念,此次聯合行動則專門設立保健食品整治組、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組、校園食品安全整治組等專項小組,有的放矢。從養生到餐桌再到校園,每一項執法都執進老百姓心坎,切實解決生活中的痛點。
去年以來,保健品市場“騙老坑老”“騙病坑病”事件屢見不鮮,今年年初,省委政法委聯合省市場監管局等七部門,嚴厲打擊保健品市場欺詐營銷和虛假宣傳違法犯罪行為。此次聯合行動更是與此一脈相承,瞄準保健品市場。
今年,一款聲稱來自馬來西亞的保健糖果“悍馬糖”在金華悄然興起,很快便成為市場上的“俏貨”。
一款糖果有保健功效?金華市市場監管局通過多種渠道購買樣品并開展檢測發現,這款老百姓口中的“神糖”竟然含有他達那非及其衍生物去甲基他達那非的西藥成分,為有毒有害食品。
“聯合行動打的就是這種虛假宣傳的保健品,更別說這款產品還有毒有害。”省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產處處長齊燎原說。經過幾個月的調查,“悍馬糖”的生產銷售窩點被悉數搗毀。這一案例也入選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食品安全領域十大典型案例。
想要真正把老百姓關心的問題辦實辦好,關鍵要專業的人解決專業的問題。在聯合行動中,省農業農村廳專攻農產品安全整治,省教育廳專攻校園食品安全整治,為老百姓提供更全面的食品安全保護。
接軌日常
搭建起整治與監管的橋梁
發布會的召開,意味著此次聯合行動告一段落,但老百姓對食品安全的關注不會因聯合行動的結束而削弱,讓聯合行動常態化至關重要。
“如果說保健品市場有周期性和針對性,農產品則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我們正通過建立日常監管制度,將聯合行動與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相結合,保住聯合行動的果實。”省農業農村廳質監處處長田丹說。
乘著聯合行動的東風,該廳進一步深化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加快信息技術在農產品質量監管中的應用,將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智慧監管APP”植入縣(市、區)。據了解,今年這一監管平臺將在15個試點縣完成建設,建成后累計有47個縣開展試點應用。
各設區市正在制度層面將食品安全問題整治常態化。寧波市出臺《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內部人員舉報獎勵暫行辦法》,重獎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內部舉報行為;湖州市將聯合行動延長一年并列入明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臺州市出臺《網絡餐飲服務提供者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記分管理規定(試行)》,以一年為記分周期,將記分達12分的餐飲服務經營者抄告平臺,由平臺進行下線處理,并全面推廣“食安封簽”,確保餐食配送“最后一公里”的安全。
食安則民安,聯合行動取得了可檢驗、可評判、可感知的成果,讓老百姓吃得更放心。“下一步,我們將總結聯合行動的經驗做法,使專項治理轉入常態化、持續性、日常性監管,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盧永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