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切的武斷
12月23日,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副所長王春光在2020年《社會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社會形勢報告會上說道,環境保護跟區域發展之間的張力有所加劇。
“現在豬肉漲價問題,在某種情況下跟環保力度是有一定關系的。”他說道。“不是說完全是歸結到它,有些地方在執行環保過程中,因為上面要求也很高,所以在這方面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還是存在的。”
王春光還說道,現在國家對美麗鄉村建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貫徹執行力度還是比較大的。但另一方面,粗放型發展以及關系到民生供給的原材料還是有賴于村莊的提供,這里面會出現一些張力。“我們在下面調查過程中也感受到,基層的干部也反映出這些問題。”
豬肉自建國以來如此大漲實為罕見。農業有關部門缺乏前瞻失之監管難辭其咎。豬肉價格周期、非洲豬瘟也是因素。但農民經營者不想養、不敢養、不讓養。“不讓養”就與有些地方政府簡單粗暴“維護”環保有關了。
“一刀切”的武斷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我國生豬產能的去化,誘發豬價上漲,也傷害了中小養殖戶復養的信心。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去年下半年以來開展的‘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行動,在全國范圍集中清理整治設施農業違法違規用地問題,個別地方工作‘一刀切’,不同程度上影響了經營主體和社會資本投資設施農業的信心。
12月中下旬,多部門聯合發文,放寬環評審批要求,暫停執行養殖場等地選址距離規定、允許生豬養殖用地使用一般耕地、生豬養殖允許建多層建筑等多項利好養殖政策密集出臺,但是,據相關調研機構統計,僅有不足20%的散戶愿意復養。政策不具備連續性,是這些散戶對復養積極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整改“無豬縣”和“無豬鄉”
今年9月,生態環境部和農業農村部印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和管理 促進生豬生產發展的通知》,明確絕不能打著環保的旗號,借改善環境質量之名,隨意擴大禁養區的范圍,并將開展禁養區劃定情況排查,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超劃禁養區的立即整改。對確需關閉和搬遷的養殖場戶,要給予合理的過渡期,避免清理代替治理,嚴禁“一律關停”等簡單做法
近日,“無豬縣”“無豬鄉”等問題又一次被擺上了臺面。
12月21日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始終是“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今后一段時期,將多措并舉,全力推動生豬生產加快恢復發展,確保明年元旦春節期間豬肉市場供應基本穩定。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前期生豬產能降幅大、至今存欄仍未止降回升的省份,要盡快扭轉下降勢頭。于康震表示,各地要緊盯17項扶持政策,加強調度和督導,確保政策落地見效。同時,堅決清理不合理禁養限養。目前,禁養區劃定排查工作已經結束,全國共排查出10.1萬個禁養區,當務之急是抓好清理整治。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積極配合生態環境部門,盡快糾正禁養區擴大化問題,春節前要全面完成。凡是超越法律法規范圍劃定的禁養區,特別是打著環保等名義搞“無豬縣”“無豬鄉”的,必須徹底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