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 臨近春節,又到了酒類消費旺季。近日,酒鬼酒身陷“甜蜜素”輿論漩渦,讓甜蜜素問題引起了消費者的關注。記者發現,近年來有關部門在對白酒抽檢時多次檢出甜蜜素,據不完全統計,甜蜜素已成白酒抽檢不合格的第二大原因。什么是甜蜜素?為何不能在白酒中添加?其在哪些食品中可以應用?對人的健康有沒有影響?為此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采訪。
成白酒不合格重要原因
近日,酒鬼酒被經銷商實名舉報部分產品涉嫌違法添加甜蜜素事件引起廣泛關注。截至發稿,記者獲悉,12月25日,湖南省市場監管局公布此前對長株潭(長沙、株洲、湘潭)地區酒鬼酒產品的抽檢結果,本次專項抽檢的30批次酒鬼酒產品均未檢出甜蜜素(定量限0.0001g/kg),符合標準要求。不過,根據媒體報道,本次年底抽檢是按照既定計劃進行的抽檢,與此前酒鬼酒甜蜜素事件關聯不大。但該局高度關注酒鬼酒輿情,針對消費者關心的酒鬼酒甜蜜素問題,結合全省市場監管部門正在開展的“年關守護(2020)”行動,及時公布了抽檢結果。
雖然酒鬼酒甜蜜素事件告一段落,不過,12月10日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的一項食品安全抽檢結果公告顯示,由天津市津南區森眾食品超市銷售的50%vol七十二沽酒華喜濃香型(500ml/盒,2010/3/8),甜蜜素(以環己基氨基磺酸計)檢出值為0.00091g/kg,而規定為不準檢出。
記者梳理發現,白酒中被檢出甜蜜素并非少見,如2019年2月11日,黑龍江食藥監局通報,標稱由呼倫貝爾市藍亭酒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呼倫貝爾酒(450ml/瓶、酒精度:38%vol),甜蜜素檢測結果為0.0117g/kg。6月17日,黑龍江食藥監局通報,標稱黑龍江村夫酒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村窖1999(白酒)(500ml/瓶),甜蜜素檢測結果為0.001g/kg。
綜合國家和各地食品安全抽檢情況發現,全國各市場監管部門近6年共檢出約1055批次不合格白酒,其中甜蜜素不合格的365批次,占不合格批次的34.59%,已成為白酒不合格的第二大原因,僅次于排名第一的酒精度不合格項目(466批次)。
禁止用于白酒
資料顯示,甜蜜素化學名稱為環己基氨基磺酸鈉,是一種無營養甜味劑,是一種常見的合法添加劑。除我國以外,歐盟、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和地區,甜蜜素同樣允許在食品中添加,但是在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則禁止使用。
湖南農業大學教授鄧放明告訴記者,根據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規定,甜味劑使用范圍及限量標準為:冷凍飲品(食用冰除外)、水果罐頭、腐乳類、餅干、復合調味料、飲料類(包裝飲用水除外)、配制酒、果凍的最大使用量為0.65g/kg;果醬、蜜餞涼果、腌漬的蔬菜、熟制豆類最大使用量為1.0g/kg;脫殼熟制堅果與籽類最大使用量為1.2g/kg;面包、糕點最大使用量為1.6g/kg;帶殼熟制堅果與籽類最大使用量為6.0g/kg;涼果類、話化類、果糕類最大使用量為8.0g/kg。另外,糖尿病患者、肥胖者可用其代替糖。
那白酒中為何不能添加甜味劑呢?這是因為幾乎所有固態法白酒國家標準中均明確規定“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呈色物質”。所以,甜味劑,如甜蜜素、安賽蜜等顯然屬于人工合成非自身發酵物質,是不可以添加到白酒中的。
鄧放明告訴記者,白酒里不能加入食用香料的原因,實際上并不是從食品安全的角度出發,而是為了釀造工藝的嚴肅性和純正性。比如白酒要求有自然的回甘,如果加入了甜蜜素,就無法公平競爭,這就相當于運動員吃了興奮劑,不能反映真實水平。不過,配制酒可以允許使用甜蜜劑,而配制酒與白酒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品類。配制酒又被稱為調制酒,是混合的酒品,包括酒和酒之間的勾兌配制,也包括酒與非酒精物質進行配制。
甜蜜素對人體的影響長期以來一直存疑。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致癌物清單》(2017版),甜蜜素被歸類在三類致癌物清單(第199項,1999年納入),即屬于“對人類致癌性可疑,尚無充分的人體或動物數據”。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主任馬冠生教授指出,現有針對甜蜜素的安全性研究顯示,到目前為止未發現甜蜜素有可能導致癌癥發生。
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表示,根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角度,甜蜜素是有充分的風險評估結果的,正常的使用量不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危害。
企業應加強質量把控
對于白酒中甜蜜素頻頻被檢出的原因,市場監管部門認為,可能是生產企業為降低成本,增加產品的口感,在產品中添加甜蜜素、糖精鈉、安賽蜜等甜味劑來調節口感,也可能是由其他原輔料使用不當帶入。
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常委鐘凱則表示,部分企業白酒中添加甜蜜素主要是為了掩蓋白酒雜質帶來的苦澀感,產生回甘的感覺,冒充好酒。
酒業專家介紹,酒中的甜味主要來源于糧食發酵產生的醇類。特別是多元醇都有甜味基團和助甜基團,比一個醇基的醇要甜得多,如己六醇、丙三醇、丁四醇、戊五醇等醇類物質。這些多元醇不但產生甜味,而且都是黏稠體,給酒帶來醇厚感,使白酒口味軟綿。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秘書長馬勇則表示,排除人為添加,一些酒中檢測出含有甜蜜素,可能和儲酒容器有關,包括運輸酒的管道或者運輸工具等等,如果其曾經接觸過含有甜蜜素的其他物質,則會造成甜蜜素遷移。
鐘凱認為,如果酒企對甜蜜素等容易出問題的指標加強監控,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現上述問題。但無論如何,這和主動添加性質是完全不同的。
2012年的塑化劑風波曾引起白酒業不小的震動。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酒業專家表示,從食品安全的角度看,“甜蜜素”問題對白酒行業的影響整體小于上次“塑化劑”事件。白酒中存在的一些物質,有的并不可怕,關鍵是要限定合適的量,這要求企業有必要加強主體責任意識。
針對白酒行業目前這種現狀,記者從市場監管總局了解到,“甜蜜素”被列為明年白酒抽檢重點項目。在抽檢計劃中,白酒品種[包括白酒、白酒(液態)、白酒(原酒)]下,酒精度、甲醇、氰化物(以HCN計)、糖精鈉(以糖精計)、甜蜜素(以環己基氨基磺酸計)、三氯蔗糖被列為抽檢項目,風險等級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