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這一年,豬肉概念股無疑是2019年的熱點概念股之一。
29家豬肉概念股今年總市值增長3700多億,牧原股份成最大贏家
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2019年,29家豬肉概念股總市值累計增長了約3783.48億元。
其中牧原股份總市值增長最多,約為1320.04億元,同時,牧原股份在29家豬肉概念股中總市值的排名也升至首位,擊敗了溫氏股份和雙匯發展。
在福布斯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富豪榜中,牧原股份創始人秦英林家族,憑借1173.8億元身家成為大食品行業首富,也是唯一排名進入前十的食品類企業家,超過了很多房地產企業家。
對于今年豬肉概念股的股價表現,東北證券分析師李峻峰的評價是“復雜”。
他具體解釋道:“非洲豬瘟是影響今年豬肉概念股股價變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年一季度,大家都知道生豬供應不足,豬價必然會上漲,所以股價被拉起來了;到了二季度和三季度,上市豬企的情況開始出現分化,因為大家在一季度給了這些企業很高的預期,隨著半年報和三季報的披露,有些公司的數據未能達到市場預期,那么投資者對待企業股價的態度也隨之改變;到了8、9月份,豬價的快速上漲帶動整個板塊的股價向上反彈了一下;國慶節前后,股價又漲了一波,是因為當時的市場預期發生了變化,牧原股份等上市公司開始主動公布自己的母豬增長情況,提振了市場信心。總而言之,非洲豬瘟導致市場對于上市公司的出欄量和養殖成本不斷地產生懷疑,豬肉價格的變化也會影響股價,所以,今年豬肉概念股的股價變化非常讓人捉摸不定。”
多家上市公司重金投養豬,新希望今年最后一天還在發相關公告
按照業內人士的說法,目前我國生豬養殖行業正處于“超級豬周期”之中。
超級豬周期讓很多上市豬企翻身,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29家上市豬企中,22家凈利同比增長,僅有2家虧損。與之相對,2018年有14家凈利同比下滑,4家陷入虧損。
今年下半年,肉眼可見的是,多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宣稱投資建設生豬養殖項目。
自稱中國農牧第一股的康達爾,一個月內兩度簽約為養豬;唐人神則在一個月內簽署了三個生豬養殖項目;牧原股份、溫氏股份、龍大肉食、金新農等上市公司也紛紛在生豬養殖行業投資布局。
2019年12月31日中午,新希望發布公告稱,“公司決定繼續加大在生豬養殖業務的投資力度,建設7個生豬養殖項目,項目總投資額為579527.04萬元。”
而在本月月初,新希望還曾宣告“公司決定繼續加大在生豬養殖業務的投資力度,建設9 個生豬養殖項目,項目總投資額為895241.16萬元。”
新希望表示:“這些項目的實施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公司對優勢養殖資源的占有率,提升公司綜合競爭力與盈利能力,不僅有利于推進公司的區域產業布局,更能為當地肉品供應和肉品安全提供有效保障,推動當地豬品種改良,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
李峻峰對新京報記者分析道:“這些公司之所以會在這個時間進行擴張,是因為他們看準了,非洲豬瘟會導致很多小規模養殖戶退出這個行業。他們退出之后,會留下一個很大的市場空白,這部分市場空白會由以上市豬企為主的規模型企業來填充,所以現在大家都在努力擴張,就是為了搶占這個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