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姚景源受邀參與錄制《財經觀察家》欄目,就生豬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豬價上漲,關鍵不在于非洲豬瘟?
姚景源:今年是中國農歷的豬年,我們回過頭來想一下,這一年真是“豬”的年。上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多次對生豬供給和生產做出重要批示,下到普通老百姓也在抱怨,豬價漲得太快,幾乎是要吃不起肉了,“豬”確實引起了大家高度的關注。現在高的話,豬價一公斤能達到60元上下,十月份豬肉價格同比上漲101.3%.十一月份110.2%。
豬肉價格為什么會上漲?原因有很多。非洲豬瘟應對的辦法就是撲殺,撲殺了后,豬總量減少,豬價自然上漲。但是全部歸結于非洲豬瘟也不太對,因為我們從發現非洲豬瘟到2019年11月1號一共才撲殺119萬300頭,而現在咱們中國人每天吃肉從早到晚這一天平均數就155萬頭,這不到中國人一天的消費量,不至于把豬價影響到這么大。這中間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地方ZF形式主義,教條主義,官僚主義,一刀切,對生豬養殖進行禁養限養。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全國50頭以下的叫散養戶,現在散養戶基本都沒了,過去到農村去,誰不養兩頭豬啊,一頭自己吃,一頭做他賣,那現在這幾億農民原來是養豬的,現在變成買肉的了。到九月份,全國生豬存欄講大數三億一千萬頭,同期減少一億兩千萬頭。供給減少了三分之一,需求不變甚至還會增加,所以價格上漲,這是規律。這次豬價上漲,是綜合的原因。這其中有周期的原因,也有非洲豬瘟的偶發原因,更是一些地方形式主義,教條主義和官僚主義,形而上學等等。
養豬也要防止官僚主義一刀切?
姚景源:我們通過豬肉價格上漲,決定一種商品的價格,是多方面的因素。既要把握產品的周期,應該要考慮一些偶然性的因素,比如非洲豬瘟。這件事情本身是件壞事,豬價上漲成這樣,但是我們要把他變成一件好事,變成什么好事呢?就是我們應當研究在肉的供給消費上要有一個非常完整的體制和機制。
非洲豬瘟雖然說有所突破,但是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所以農民就在講,非洲豬瘟要是再來了該怎么辦?現在農民養一頭豬能賺一千五百塊錢左右,非瘟再來了要撲殺的話,補貼夠不夠?還有一個就是保險,我國在農業保險方面很薄弱,我覺的應當加大農業保險,這對農業復蘇的作用。還有就是,以前是你們這些基層干部讓我們養,前兩年又不讓養,拆豬圈,現在又讓養了,鼓勵我養,明年要是又不讓養了該怎么辦呢?我覺得我們應該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什么情況下允許養,什么時候不允許養,我們要有法律法規,咱們都依法行政,依法治國,而不是我們個別地方干部就能主觀意志。再說,高質量發展就是綠色發展,綠色發展不單單是指綠水青山,他指的是所有的經濟生產活動,比如養豬,我們應當下氣力來研究,怎樣讓養豬成為綠色行業。所以我覺得我們農業部門,科技部門要研究怎樣使我們的養豬行業成為一個綠色行業,那么養豬業就有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這需要農業部門去研究去分析。中國一半的豬肉被我們吃掉了,有人確實主張說豬少了就進口,可是全世界都養不起,全世界豬肉可貿易量很少,解決不了十三億九千萬人的吃肉問題。原來我們非常重視糧食,我們今年又是一個大豐收年,糧食的問題基本上得到解決。我們吃肉,這個裝肉的碗也要端在自己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