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我國保健品行業來說,201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在“權健事件”發酵以后的這一年里,國內的保健品市場和直銷行業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嚴厲監管。百日行動、反不正當競爭執法、聯合打擊欺詐銷售“保健品”,監管部門的重拳出擊形成高壓態勢,商務部備案的直銷產品經復核后被砍掉近一半,同時相關行業改革政策也密集出臺。
政策影響和信任危機之下,保健品市場整體萎靡不振,甚至一向被投資者看好的保健品龍頭企業也出現了業績增速下滑。
根據新聞事件的讀者關注度、行業影響力及業內人士反饋,《華夏時報》記者遴選出2019年度保健品行業十大熱點事件,從中可以看到行業監管趨勢將會越來越嚴。但是保健品行業規模已達千億,且有著龐大和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所以其未來市場潛力仍被一致看好。
繼續靠玩套路還是走上合規發展的道路?正如北京鼎臣醫藥管理咨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對《華夏時報》記者所說,保健品市場未來首要解決的是發展方向問題,國內的保健品企業大多數都走的是功能性方向,比如夸大保健品能夠治各種病,實際上疾病預防、慢病康養、中藥調理、膳食補充或營養補充,這才是未來保健品企業發展和產品結構圍繞的合理方向,很多企業為了業績依靠夸大宣傳、炒作營銷,這是錯誤的方向,不會走遠的。
1、十三部委開展“百日行動”聯合整治保健市場亂象
2019年1月8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十三個部委在全國開展聯合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的百日行動。到4月18日,全國共立案21152件,案值130.02億元,已結案9505件,罰沒6.64億元,移送司法機關案件446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24億元。百日行動期間,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先后5次曝光了100個典型案例,虛假宣傳保健品能治病、欺詐推銷是最為突出的違法違規行為。
2、官方介入調查華林酸堿平涉傳銷事件
2019年1月13日,針對近期媒體報道的河北華林酸堿平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涉嫌傳銷等問題,黃驊市委、市政府給予回應,稱正在開展全面調查。1月15日晚,滄州發布微信公眾號發布情況通報稱,自聯合調查組進駐華林公司以來,經過緊張的工作,初步查明,該公司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目前,公司主要負責人和相關人員已被警方控制。對該案將依法依規,徹查嚴辦。
據此前媒體報道,河北華林酸堿平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宣稱給人體通上電就能“調節人體的酸堿平衡”,“頸椎腰椎都能治”。2019年1月11日下午,河北華林在河南商丘的會場被當地相關部門查封。
3、商務部進行直銷企業復核 權健華林被剔除
2019年6月4日,商務部發布《關于發布直銷備案產品、直銷培訓員和直銷員復核登記結果的公告》(下稱《公告》)顯示,此次完成復核登記的共有89家直銷企業,直銷備案產品復核前(2018年12月底)數量4304種,復核后減少1917種,減少44.5%。
《公告》特別注明,“權健自然醫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河北華林酸堿平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涉嫌傳銷犯罪且未按程序進行復核登記”,這意味著,這兩家企業已被主管部門從直銷企業名單中剔除。
4、市場監管總局嚴打保健醫藥行業不正當競爭
2019年7月3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下發通知,自8月至12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重點領域反不正當競爭執法行動。根據市場監管總局要求,執法行動將圍繞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展開。保健市場、互聯網、醫藥等領域的仿冒混淆、商業賄賂、虛假宣傳、商業詆毀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即在嚴查范圍內。
5、《保健食品標注警示用語指南》發布 2020年正式實施
2019年8月2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保健食品標注警示用語指南》,要求保健食品生產經營者在標簽專門區域醒目標示“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等內容。警示用語區位于最小銷售包裝物(容器)的主要展示版面,所在面積不應小于其所在面的20%。《指南》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6、《保健食品原料目錄與保健功能目錄管理辦法》發布
2019年8月2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制定并發布《保健食品原料目錄與保健功能目錄管理辦法》(下稱《辦法》),推進保健食品注冊備案雙軌制運行,建立開放多元的保健食品目錄管理制度,以原料目錄和功能目錄為抓手,進一步強化產管并重,社會共治。《辦法》將于2019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辦法》實施后,原料目錄和功能目錄將成熟一個、發布一個。隨著目錄不斷擴大,備案產品增多、注冊產品減少,生產企業和監管部門的制度成本也會降低。
7、新版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12月起實施 保健食品迎來史上最嚴監管
2019年10月,國務院公布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下稱《條例》),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被稱為“史上最嚴”《食品安全法》的配套法規,《條例》對保健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網購食品的監管要求進行了細化、強調和補充。
《條例》第12條指出,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不屬于地方特色食品,不得對其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第38條規定,對保健食品之外的其他食品,不得聲稱具有保健功能。 此外,《條例》還強調禁止利用包括會議、講座、健康咨詢在內的任何方式對食品進行虛假宣傳。這也讓近年流行的老年人保健品非法“會銷”無所遁形。
8、新版保健食品命名指南發布 不得明示或暗示保健功能
2019年11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保健食品命名指南(2019年版)》(下稱《指南》),明確要求保健食品名稱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不得誤導、欺騙消費者。《指南》提到,保健食品名稱命名應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相關規定;遵循一品一名;反映產品的真實屬性,簡明扼要,通俗易懂,符合中文語言習慣,便于消費者識別記憶。
9、三部門聯合打擊非法集資和欺詐銷售“保健品”養老騙局
2019年12月3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民政部、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關于以養老服務名義非法集資、欺詐銷售“保健品”的風險提示》(下稱《風險提示》)。《風險提示》指出,近期,一些養老服務機構、企業打著養老服務、健康養老名義,承諾高額回報,以向老年人收取會員費、床位費,欺詐銷售“保健品”等手段,實施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非法集資、傳銷等犯罪,給老年人造成嚴重財產損失。此類活動不同于正常養老服務,存在較大風險隱患。
10、權健事件大結局 束昱輝當庭認罪
“權健事件”在爆雷一年后走向大結局。2019年 12月16日,天津市武清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被告單位權健自然醫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權健”)及被告人束昱輝等組織、領導傳銷活動一案。對于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的指控,束昱輝認罪悔罪。
2020年1月8日,天津市武清區人民法院對該案依法公開宣判,認定被告單位權健公司及被告人束昱輝等12人均構成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依法判處被告單位權健公司罰金人民幣一億元,判處被告人束昱輝有期徒刑九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五千萬元;對其他11名被告人分別判處三年至六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對違法所得予以追繳,上繳國庫。被告人束昱輝當庭表示認罪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