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非瘟中槍豬場何其多,復盤找到原因沒幾個! 復盤結果,管理嚴格、規范的場還能得出“大概、也許、可能、應該”等結論,更多豬場則是一頭霧水,他們的復盤結果是所有風險都有可能!復盤結果不明確,對制定新的防控方案猶如失去了導向,因為不知道我們敵人最擅長的偷襲方式是什么,無法以此制定相應對策!每個豬場環境和管理不同,所形成的做事風格、習慣、文化也不同,自然所面臨的風險也不同。因地制宜的制定非洲豬瘟防控方案,而不是生搬硬套,這是防控方案是否科學和有效的基礎,更是豬場防控成敗的關鍵,但是病原上次入場原因對復養場或拔牙場能否安全、穩定生產至關重要!
非洲豬瘟病毒的活動軌跡是復盤分析的依據,不但對于復養和拔牙場重要,對于安全場同樣重要,因為“敵在明我在暗”是利我的最好對壘形勢。非洲豬瘟病毒過于微小,對于肉眼看世界的我們可謂無影又無形,甚是難以辨別!只有一種方式可以將非洲豬瘟病毒可視化,那就是制定豬場非洲豬瘟病原活動軌跡圖。非瘟病毒活動軌跡對于豬場尤為重要,中槍場可以根據軌跡圖進行復盤溯源,為復養或穩定生產制定相應的防控方案;安全場可以了解本場防控形勢,以此檢驗防控方案科學性和措施執行情況,有針對性的查漏補缺和提檔升級!非洲豬瘟病毒的活動軌跡圖,只有通過完善的抗原監測數據并結合豬場布局圖制定而來,抗原監測數據是制定軌跡圖的基礎,所有的防控問題也都以此發力而解決!
分析
那么,非洲豬瘟病原監測如何做呢?我們分六方面來論述。
一、外來車輛、人員、物質
對于到達中轉站的所有人員、車輛、物資進行抗原檢測,并對檢測結果和來源進行分類!到達中轉站的人員、車輛、物資來源相對固定,如果總是在變的豬場,肯定存在大問題!我們以來源劃分檢測結果:檢測陰性登記為綠色,正常來往;檢測陽性一次登記黃色,做為重點監控對象;檢測陽性連續兩次登記為紅色,暫停與期來往,調查分析后再定!
降低與外界交換頻率和固定來往方是豬場有效降低感染風險的基礎措施。非瘟時期,每個豬場都應該盡量這樣去做。降低交換頻率,每個月或季度定期進行交換,物資方面增加儲存量和周期;人員方面,場內員工集中休假時間,外訪人員選擇遠離中轉區地點會談;固定來往方面,物資方面固定供應商;賣肥豬方面固定收豬商,仔豬出售最好豬場指定或提供車輛;低頻率的交換和相對固定的交換方,不僅降低了風險和有利于穩定生產,更有利于減少抗原監測壓力,便于病原溯源工作的進行!監測外來車輛、物資、人員抗原攜帶情況,為病原溯源工作打下基礎!
二、中轉站
中轉站分為物資區、人員區、賣豬區、洗消烘干區物資區外包裝、部分物資內部、倉庫進出口、地面等為監測對象,檢測結果按來源劃分、處理;人員區 分為工作人員和入場隔離人員。人員衣服、生活用具被褥等、廚房、洗浴室、污水處理池等是重點監測對象,檢測結果按來源劃分、處理;
賣豬區運輸車輛、中轉臺三區、引流槽、污水池等是重點檢測對象,檢測結果按防控方案做正常處理;登記備案運輸車檢測情況;
洗消區重點是洗消污水的收集和無害處理,洗消車輛、污水采樣檢測,檢測結果登記存檔!
三、緩沖區
緩沖區分為進出道路、野生動物出沒區、普通區。道路分段定期采樣檢測、車輛來往時應急檢測,檢測結果登記、存檔;野生動物出沒區 野生動物頻繁出沒地方,對其土壤、排泄物采取定期、應急檢測,檢測結果以野生動物種類登記、存檔;普通區 劃分單元格定期以單元格為單位采樣檢測,靠近人員活動區的單元格根據情況增加應急檢測,檢測結按單元合格位置果登記、存檔。緩沖區是豬場環形屏障,檢測數據對于豬場安全至關重要!
四、管理區
管理區分為門衛室、道路、辦公區、娛樂區、人員隔離區、人員消毒通道、物資存放區、洗消區等。各區分為常規和應急檢測,有新人員進入和例會時應急檢測,平時做常規檢測,檢測結果分區登記存檔!
五、生活區
分為道路、人員消毒通道、宿舍、餐廳、廚房、洗消室(洗浴、洗衣、消毒等)、物資存放區、污水池等各區同樣分為常規和應急檢測,重點是廚房、餐廳、道路和洗消室,檢測結果分區、分類登記存檔!生活區相對復雜,各階段飼養員接觸頻繁,交叉感染風險高,特別是大部分豬場的糧油蔬菜等食品從場外購買,做多點、高頻率的檢測對非洲豬瘟防控至關重要!
六、生產區
生產區分為環境、豬群、出豬臺、環保區環境分為水源、道路、土壤、走廊墻壁、通風設施、工具等,并劃分單元格,檢測結果分區、分單元格、分類登記存檔;豬群 根據周邊疫情情況定期采集唾液檢測,疑似豬群做應急檢測,檢測結果按階段、舍欄分類登記存檔;出豬臺 每次出豬做常規檢測,分為出豬臺三區、引流槽、污水池等,檢測結果分類登記存檔;環保區 多為豬場的糞污集中區和病死及胎衣無害化處理區,做好常規檢測,特別是高溫夏季蠅蛆易滋生期,此時的鳥和蒼蠅是高風險,做應急檢測,檢測結果分類登記存檔!
總結
詳細、準確的檢測數據只是制作病原軌跡圖的基礎材料,更重要的是對數據的具體分析,并結合豬場布局平面圖,以不同顏色進行標注,才能形象的展示病原活動軌跡,為非洲豬瘟防控方案和措施執行效果的查漏補缺、提檔升級提供數據及理論依據!雖然大部分場未做系統的非瘟抗原監測,只是對豬群和環境做隨機的采用監測,更多的是發生疑似或疫情到周邊才采取!但是若想獲得長久的穩定生產和保持陰性豬群,抗原監測必不可少,規模越大越是如此,因為規模越大其交換量和頻率越高,其風險越大!無論是復養場、拔牙穩定場還是安全場,在同非洲豬瘟長期作戰的過程中,可視化的病原活動軌跡圖猶如作戰地圖,其重要性無需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