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發生第一例非洲豬瘟(以下簡稱非瘟)疫情以來,我們四次邀請我國豬病防控權威專家仇華吉研究員來河北省授課指導,每次聽完仇老師的授課,都有不同的感受。
特別是2020年1月3日,在新年伊始,仇老師就給我們養豬人送上了一份防控非瘟的饕餮盛宴,本次講座仇老師憂國憂民、充滿情懷、觀點鮮明、擲地有聲,從對非瘟病毒(ASFV)的認知、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全國先進抗非經驗介紹、業已驗證的有效措施以及對國家和行業面對這場劫難的策略和出路,循循善誘、高屋建瓴,為振興我國養豬業建言發聲、獻計獻策,體現了一名飽含情懷、為國憂民、具有良知的現代科學家的責任和擔當,展現了“大疫面前有大義,小利背后無小我”的大家風范。
下文是我在聆聽仇老師近3個小時的講課筆記,總結了抗非之道100條,本人覺得每一條觀點都是真知灼見,都是我們養豬人應該學習的“金句”,專家為了強調某個觀點的重要性,可能出現重復強調,加上時間倉促,本人水平有限,整理起來辭不達意,更希望養豬人能體悟其道,為抗擊非瘟和振興產業有所幫助。——河北方田 付學平
(2019年3月15日仇華吉研究員和扈榮良研究員在石家莊為河北養豬人做第一次授課)
(2019年8月2日仇華吉研究員在雄安新區的講座)
(2019年12月8日仇華吉研究員在石家莊豬病大會上關于非洲豬瘟的講座)
(2020年1月3日仇華吉研究員在河北非洲豬瘟防控技術應用研究院成立時的授課)
河北非洲豬瘟防控技術應用研究院成立
1、 非瘟是一場災難,正如查爾斯•狄更斯所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面對非瘟的襲擊,有人認為糟透了,也有人覺得“跟非瘟干真過癮”,以積極的戰斗者姿態用心學習、思考,不斷總結借鑒經驗,面對巨大挑戰,產能擴大好幾倍的大有人在;
2、 抗擊非瘟是檢驗從業人員認知、智慧、素質等綜合能力的一場戰爭;
3、 今天講非瘟的防控之道,這個“道”就是遵循客觀規律,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勇于實踐,善于總結,找到應對并戰勝這場災難的方法和路徑;
4、 非瘟是未來5-10年養豬業的最大敵人和挑戰,這不僅是因為現階段養豬業的特點,也是過去養豬人不重視生物安全短板和缺口的必然結果,一方面是嚴峻的疫情,另一方面是落后的防控系統,體現了傳統養豬模式的脆弱性;
5、 “抗非”就是一場博弈、相對論,如果你認為它厲害,就說明你弱,還沒有找到戰勝的方法;如果你覺得還可以應對,就證明你強,有膽略豪情,挖掘了智慧,總結了經驗;
6、 非瘟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黨和國家領導人從來沒有對一個產業如此的重視和期待,養豬人也從來沒有受到過這樣的尊重,豬價“百年不遇”,未來2-3年要抓住這個紅利期,資金和政策不是問題,技術不再是難題,缺的是從業者的遠見卓識;
7、 ASFV具有兩面性,有其頑劣性和軟弱性,即強項是“三不怕”,不怕冷、不怕臟、不怕咸,寒冷和骯臟的環境就是ASFV入侵的好時機,我們要向反向做,創造一個不利于它存活的條件;
8、 高鹽的飼料可能誘發非瘟,檢測一下飼料中鹽分,特別是母豬料,是否過高;咸的肉食品可以長時間藏匿病毒,不要將火腿等肉類食品帶入豬場,徹底清理冰箱中的帶毒肉,國家要集中整治屠宰場的冷庫、病死豬填埋場、無害化處理場和其它污染的環境;
9、 ASFV有“三怕”:怕高溫、怕干燥、怕強酸強堿,清理污染的豬舍和終端消毒,可以用不同的消毒方式,強烈推薦用烘干爐或熱風,使舍內溫度達到60-65℃ 2小時以上。高溫是最好的消毒方式;
10、如果想盡快復養,豬舍通過高溫消毒后一周,甚至是第二天就可使用;豬舍在干燥的環境下空置一個月,病毒也就死亡了。當然,豬舍的外環境需要徹底消毒后方可復產;
11、有機酸飲水對非瘟有防控作用,評估酸化劑是否有效不是簡單地看pH值,pH值小于3.9是一個先決條件,決定性條件和酸化劑的濃度有關,這需要專業部門檢測其效果;
12、面對非瘟,有人“談非色變”,有人具有“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灑脫,事實上非瘟沒有口蹄疫和流行性腹瀉等傳染性疾病可怕,科學的認知和積極的態度是戰勝非瘟的力量源泉;
13、大家擔心非瘟通過空氣傳播,其實在自然風的狀態下影響有限,通過氣溶膠的傳播僅有2米左右。但在發生疫情的環境中,發病豬在病程的中后期排毒階段,空氣傳播的作用力就增大,通過飛沫等介質可在一個圈舍內傳播;
14、感染ASFV的豬病死率不是100%,做得好會有20-30%的幸存率,這取決于豬群的健康程度、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就像當年氣焰囂張的日本鬼子,把東北軍打得丟盔卸甲、魂飛魄散,但在強大的蘇聯紅軍和美軍面前簡直不堪一擊;
15、并不是只要有ASFV侵入豬體就感染,達到了一定的感染劑量才引起感染和發病。在健康狀態下,人工感染在通過采食飼料途徑,病毒含量達到104TCID50才會感染,103TCID50都不會感染;
16、面對非瘟,我們要在精神上戰勝它,可防可控不是口號,不是政治語言。實踐證明,通過積極作為,大量成功的案例不勝枚舉。當然也難防難控。病毒要進入體內,必須突破粘膜或皮膚屏障,口腔潰瘍、呼吸道感染和皮膚感染都會促進非瘟的發生;
17、有人認為凈化非瘟是個笑話,我不認同,通過精準剔除(拔牙),保持豬群健康,就是凈化。先從一個豬場層面凈化,通過聯防聯控到一個區域(縣市)的凈化,甚至一個省,通過二到三年的努力,完全可以做到;
18、在安全有效的疫苗上市之前,通過提升生物安全級別,豬場要劃成單元格,各單元間要有屏障,即使有個單元感染,通過精準定點清除,拔掉感染的單元,另一個單元保持陰性,加上有效的防控措施,成功的概率很大,大跨度的豬舍不太可能做到凈化;
19、我說ASFV是“坐在輪椅上的冷血殺手”,“冷血殺手”--殺人不眨眼,要對它有敬畏之心。“坐在輪椅上”--表明了它的弱點,和其他疾病相比,傳播非常慢,只要人不做錯事、不幫倒忙,它的傳播速度很有限,讓你有足夠的時間去和它斗爭、戰勝它;
20、非瘟目前在20多個國家肆虐,我相信全世界都可能發生。感染后不做任何努力,大部分豬都會死亡。ASFV基因型很多,變異大,使用不安全穩定的疫苗會加速它的變異;
21、不要把非瘟妖魔化了,它就是一個傳染病而已,它“欺軟怕硬”,鐵面無私,規模不論大小,公平公正,即使你是小豬場,只要有科學的認知,做好生物安全,它照樣不敢惹你;
22、ASFV光顧我國一年多了,各地全面淪陷。但由于它不耐干燥和高溫,比如我國的西部地區日照時間長,紫外線強,大環境是干凈的。只要對屠宰場、冷庫等污染過的地方重點關注,徹底清理就能相對保持一片凈土。反之,如果不去整治和清理,長期帶毒生產,永遠都是疫區,風險很大;
23、曾經爆發過非瘟的地區,特別是在北方地區,填埋病死豬的場地,不經過一年四季,特別是經過一個夏季,環境中的病毒很難被徹底凈化,復養過程中風險依然很大;
24、在復養過程中,引種要特別小心,避開近期疫情發病區域,要做重復檢測和隔離飼養,由于引種造成復養失敗的豬場也很多;
25、ASFV是如何侵入我國的?大到一個省、地區,小到一個場,都要復盤。國家要研究,地方要研究,找到中招的原因,做全面的反思。如果還不重視,非瘟再次光顧是大概率事件;
26、走私肉、餐廚剩余物和野豬都是重要的傳播媒介。東北和湖北是有野豬的,西歐發生非瘟時就特別重視野豬的入侵,建圍墻、筑籬笆;
27、美國有全世界最完善的動物疫病檢測體系,非瘟發生只是個時間問題,可能發生但一定不會大面積傳播。我談論美國也沒什么用,是要學習人家嚴密的防疫體系和應急體系,如重大傳染病知情不報代價巨大,要接受嚴峻的法律懲治的風險,甚至一生都不能再從事這個職業;
28、ASFV通過飲水感染的風險巨大,地表水被污染,飼料被污染,工具被污染以及生物媒介,都有可能通過飲水入侵,通過飲水,1個TCID50就可感染,而飼料感染需要104TCID50。受威脅的豬場建議長期使用酸化劑;
29、2019年夏季我國南方部分地區非瘟大面積爆發,極有可能是地表水被周邊填埋的病死豬污染。我們要做好距離豬場最后一公里的防范,保證ASFV不進入場區;做好最后距離豬只一公分的防范,保證ASFV不進入豬體內;
30、非瘟的發生在不同季節風險并不一樣,冬季風險最大。返場人員、車輛帶入、豬舍的冷應激和飲水污染都是很大的風險;
31、政府要建立一套防控非瘟的有效機制,比如可以由政府、保險公司和養豬實體一起出資設立專項資金,一旦發生疫情,關鍵時候就要出手“補償”。有人認為為時已晚,我覺得現在也不晚,發現一起,處理一起,這樣做代價是最小的;
32、非瘟在我國的爆發,影響深遠。“豬糧安天下”,從來沒有一個動物疫病如此驚動到政府高層,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多次批示和指示,影響到國計民生,甚至國際形象。當然也有正面的,如對生物安全的重視,這個影響沒有5到10年很難消除;
33、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振興養豬產業的政策,未來的3-5年從業者一定會多起來。但不要忘了,ASFV是不講情面的,沒有科學布局和正確認知而盲目復養,養的越多,風險越大。一定要理性面對,不鼓勵沒有嚴密生物安全措施的散養戶養幾頭母豬,只是給ASFV提供了培養基和加油站;
34、不講究生物安全的高密度飼養,不利于復養的大環境,風險非常非常大,個人判斷至少有三年的好行情,但前提是有正確的防控理念和必要的防控技術;
35、對于新建豬場,國家提供了一些政策,還要做好大規劃,鼓勵在什么地方養、什么人可以養,要評估要考慮,要做頂層設計,這些不一定是必要條件,但生物安全的評估一定是個必要條件!如何選擇能防范疾病的天然屏障選擇場址,做長遠規劃,而不再是交通發達的地區等等;
36、非瘟的發生也有正面的影響。至少讓從業者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安全,讓世人知道了養豬是個高技術含量的工種,是有能力和水平的人才可以從事的行業,而且今后還要不斷的提高,包括硬件、軟件、管理和養豬的方式,全面提升;
37、未來的養豬要現代化,智能化。選址建場、流程設計要科學,要有專門的防疫隊伍,嚴密的防控理念,做好一系列養豬知識培訓,盡可能的用設備代替人工,做到智能化;
38、這次非瘟的爆發給我們的啟示:養好豬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問題,我認為更多的是管理的問題。首先是做好生物安全,將病毒擋在門外,即便是進入場區,也能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即便是大型的集團化豬場,投入很大,硬件非常好,人流物流管控一團糟,風險也非常大。黑龍江某豬場,幾乎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設備,去年撲殺了幾萬頭豬,我們進行了調研,該場的管理到處是漏洞,隱患幾十條,損失上億元;
39、非瘟的防控體現了從業者的智慧和能力,必須要具備四個能力,即認知力、判斷力、決策力和執行力。特別是認知力,對非瘟和豬場防控管理有個科學的認識,做出正確的決策,讓員工執行到位,非瘟的防控其實并不難!
40、什么是有能力?由于全國大環境的復雜,不保證不發生非瘟,而是通過建立防疫體系,提升管理能力,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大大減少發生的概率,這就是能力和水平。非瘟是檢驗豬場體系和能力的“試金石”;
41、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社會,必須思考非瘟不發生或少發生的綜合策略。如哪個區域適合養豬,有無防控專項資金、專職的隊伍,建立防控體系。過去我們對傳染病往往是“走在病毒的后面”,豬死了才去研究疫苗控制等,現在要“走在病毒的前面”,要評估高風險環境和活動,通過實驗室檢測提前判斷和預測疾病,通過了解附近集貿市場、道路上等有無ASFV,監視非瘟流行發生的跡象,好似在抗日戰爭時代,在村口有專人放哨,盯梢有無鬼子進來;
42、我提出了“高筑墻、養管防、剩者王”的九字方針。特別是“高筑墻”,這個“墻”,表達的是控制人車物互不流通的“物理之墻”,防范病毒入侵系統的“生物之墻”,通過洗消烘等手段消滅病毒的“化學之墻”,更是在從業者腦海里建立嚴密的生物安全的“意識之墻”;
43、“養管防”就是要在營養、飼養、管理和疫病防控上有系統思維,就像我們傳統的智慧中醫一樣,整體論和系統論。在非瘟的防控上我不排除“神藥”、“神人”、“神苗”的存在,但如果不在生物安全、營養和環境等方面努力,防控非瘟將是一件非常難的事;
44、建設養豬環境控制的高科技體系,能用設備代替人的盡量用設備,加大硬件投入,用智能裝備監控環境(溫度、濕度、采食、活動等),管理問題多借助于軟件;
45、強調生物安全,對所有的傳染病都有作用。生物安全不是讓一個病毒都不進來,沒有這個可能,病毒的量達不到感染的程度是不會發病的。生物安全的目的是讓病毒盡可能的不進去或少進去,采用逐級稀釋的方法,提高豬的非特異性免疫力,即使進去也不能讓它感染。如我們在做攻毒實驗時,通過采食吃進去104TCID50才能感染,肌肉注射102TCID50才感染,不是豬碰到病毒就被感染;
46、豬不是“吃素”的,具有自己的非特異性免疫力,不同的豬,抗病力有高有低,豬吃的好,營養全面,環境好,住的舒服,它抵抗疾病的能力就高,對手越強大,越要練內功。就好像人的“酒量”,人的狀態好,體質好,“酒量”就大,這個“酒量”就是“感染閾值”,“酒量”越大,“感染閾值”越大;
47、我們要做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通過嚴密的生物安全措施,降低病毒的密度。另一方面,通過改善豬的體質,提升病毒的感染閾值;
48、檢驗豬群的健康度可以根據給豬群接種了疫苗后抗體升高的整齊程度,如豬群經常有氣喘病或常發病,健康度不一致,這個豬群的“酒量”就低,感染病毒的閾值就低;
49、淘汰剔除“老、弱、病、殘”的個體,使豬群健康度整體提高,提高感染“閾值”,即使少量病毒進來也不要緊。就相當于日本鬼子進村了,被幾個體質健壯的青年人弄死了,全村安然無恙;
50、生物安全的核心,就是要建立多層屏障。好似紫禁城的皇宮,入宮據說有九道門,“九門提督”嘛。保證生物安全就是多建緩沖區、圍墻、洗澡間、消毒池、更衣間等等,確保逐級“稀釋”風險;
51、加大外圍的防范力度,不要把“戰爭”引到豬場里邊。當年“抗美援朝”跨過鴨綠江出兵朝鮮,就是毛主席高明的一招。抗非瘟我們也要在豬場外面打,外面防不住,在里面搞“拔牙”,即使成功了,損失也在50%以上;
52、豬場的周圍,我們通過奧維地圖了解周邊的環境,有無屠宰場,集貿市場,如何規避,動態檢測;豬場的生活生產區,要通過實體墻壁壘化、單元化;豬舍里要反聯通化。過去為了方便搞大單元,現在要反過來,讓人不方便流通,病毒也就不方便傳播;
53、有人說再好的生物安全也有漏洞,做不到100%。但我們可以向100%方向努力,豬場要有專職的生物安全隊伍和小組,發現問題,列清單;并且要請專家讓“外腦”挑毛病,鼓勵員工發現問題給予獎勵;另一方面,借助智能裝備,如監控攝像,通過還原過程發現異常行為和風險漏洞;
54、通過對一年多一線抗非實踐的總結,以下做法值得大家借鑒:一、人是防控非瘟的最大變量,可以做好事也可能做壞事,通過對人的激勵,調動人的積極性,通過努力把風險控制到最低;二、一道墻能解決很多問題,包括單元內部的隔斷,降低密度保持60-70%的產能,不追求大密度,這個高價位行情,利潤不是問題;三、酸化劑(優質的有機酸)是很好的防非產品,可以全程使用、長期使用。臭氧水是用電解水形成臭氧溶于水得到的一種消毒產品,已經評估,效果很好,對人和動物沒有任何副作用,可用于器具、蔬菜等浸泡消毒;四、用有益菌種產生的發酵產品,其產物對腸道健康大有裨益,能提升腸道粘膜免疫和維護腸道菌群平衡;
55、ASFV一旦進入豬場,也不一定感染,要保護好皮膚和粘膜屏障,表皮傷口、粘膜損傷、口腔潰瘍、豬群便秘和打斗都是病毒入侵的機會。就像人的艾滋病一樣,擁抱和接吻是不會傳染的;
56、減少應激因素,一定可以降低非瘟發生的概率。應激的概念:所有對豬有影響、讓它不痛快的行為都是應激。比如低溫,偶爾發生一次,由于豬自身有調節和緩沖體系,沒太大關系,但讓豬長期處于又潮又冷的環境中就是應激,破壞了豬的內分泌系統、免疫屏障,就像彈簧長期緊繃會斷掉的。減少應激就是減少對豬不利因素的強度、次數和持續時間;
57、2019年11月我去云南神農做交流調研,云南也有非瘟發生,也不是凈土,但神農集團的3萬多頭母豬安然無恙,是一片相對的凈土。董事長何祖訓是一位敢于擔當、很具情懷的企業家,他自己出資1000萬交給政府幫助設卡,做聯防聯控。“禁運”也造成當地豬價低,病死豬進不來,活體不出去,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但打造了區域性的非瘟凈土。我總結了他們的6條經驗:區域聯防聯控、選擇大于努力(場址)、閉合型產業鏈、走在病毒前面(監測)、上下同欲者勝、敬天道法自然;
58、企業做閉合型產業鏈是未來的出路,上下游管控,長期緊密合作,減少外部風險的傳入;
59、對國家而言要做整體布局,根據非瘟傳播特點和影響南方水系發達的地區沒必要養太多的豬;
60、對養豬行業要有情懷,要喜愛豬、善待豬。也要尊重人,員工也要休假,不要長期關禁閉。豬好不好,人和不和,位置選的好不好,大環境好不好,這都是養好豬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61、四川旺江,他們在上養豬項目前,用了3年的時間做細致深入的考察調研,從品種、選址、環境控制、流程設計、人流物流通道等。創新意識很強,現在豬場有很多專利,員工的宿舍如賓館管理,食堂有四個餐廳(不同區域員工分開就餐),豬場PSY可達30多頭。做他的豬很“幸福”,可做有些人的豬就很不幸福;
62、復產前,最好做一下類似PIC(動物健康的價值評估)千點評分,低于500分就不要復養,低于650分不要養母豬,GGP核心原種場要達到750分以上,種公豬站的等級更高,800分以上;
63、復養前一定要認真復盤,如下棋一樣,復盤哪一步下錯了,有缺陷的硬件一定要改造升級,之前沒有的設施如洗消中心、物品熏蒸間、洗澡間等一定要建設;
64、對于被污染的豬舍,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高溫烘干,若做到65℃2小時以上,第二天就可以使用。對于豬沒有接觸到的器具和空間可以熏蒸(甲醛+高錳酸鉀)24小時以上,不要做太多不必要的洗消,有效的方法其實不復雜;
65、在監測豬場環境安全的前提下,復養前的“哨兵豬”可以有,但非必需的。必須做的是對ASFV要重新認識,人員的培訓很關鍵,一定要“洗心革面”,提升人的觀念;
66、“引種監測、隔離飼養”是必須要做到的,還要做到應急預案的演練。有很多引種不慎,沒有隔離的失敗案例,教訓深刻;
67、要想復養成功,生物安全理念要入腦入心、刻骨銘心。清晰地知道ASFV感染和傳播的風險點,制定出一套切實可操作的流程,有些豬場搞的太復雜,也做不到。可執行的關鍵點就幾條,應該做的和不應該做的,全員參與無死角,每個人都要和豬場的生物安全有關系,制定合理的績效分配方案,獎賞分明,人性化管理,責權利統一;
68、復養首先是對防控理念、養豬觀念和養殖模式的全新改變,“把人當人,把豬當豬”--對人和豬態度的改變。醫豬先醫人,醫人先醫心!
69、豬群采取批次化生產,豬場要小單元化,分群分批時把相近日齡、體重、健康程度的豬分在一起,做到最小范圍的全進全出;
70、非瘟壓力下,要與商譽度好的廠家合作,要給豬吃好的飼料,選擇優質的蛋白原料如進口魚粉等。你舍得給豬吃,豬就舍得給你長;你對豬吝嗇,豬就給你顏色!樊福好研究員提出監測唾液的“朊度”(唾液中可溶性蛋白包括多肽和氨基酸等)的含量來評價飼料的優劣,值得參考。發酵產品、優質魚粉、膳食纖維、抗應激產品和富含ω-3的原料的應用,對提升豬群的健康度和免疫力意義重大;
仇華吉研究員蒞臨方田指導工作
71、保證母豬不便秘,保證母豬采食量,膳食纖維要豐富,嚴禁用霉變的原料。用脫霉劑就是個偽命題(知道飼料霉變干嗎還要用?),霉變是萬病之源,人也一樣吃不好,健康無從談起;
72、長期用抗生素保健也是個偽命題,2020年全國飼料全面禁抗,這是正確的方向。為什么要用抗生素呢?是給正在感染的豬還是沒感染的豬?如果是正在發病的豬,為什么不淘汰,治療過程中難道不排毒嗎?沒感染的豬,為什么要用呢?抗生素也會破壞腸道有益菌群的。我們提倡凡病不治,養豬是一種經濟行為,不是搞福利院,我們要做防范性淘汰,要舍得“淘”,才能保護整群豬的健康;
73、強化生物安全,不主張接種很多的疫苗。豬瘟要免疫,保證不發生,有利于和非瘟作鑒別診斷。口蹄疫也要防,發生口蹄疫時口蹄潰爛,給非瘟可乘之機,偽狂犬病疫苗可打可不打,其他疫苗建議少做,如果本場或當地流行某個疾病,對個別苗選擇性做一下;
74、走在疾病的前面,通過人工智能和人的責任心,發現異常,要對豬群和可疑病例等疫源做檢測,即使淘汰的豬,也要知道感染了什么,堅持不在場內解剖病豬;
75、復養前對要對生活區和生產區的做全方位無死角的洗消和烘干,特別注意的是宿舍、食堂、廁所等“燈下黑”的地方;
76、蒼蠅、蚊子、老鼠等生物媒介的傳播作用有限,但是在疫情發生后“拔牙”過程中,疫情發生的中后期,其傳播作用可就大了;
77、要舍得投資,臟區與凈區分開,人流與物流分開,增加必要的隔斷,過去的大通槽必須要改造!提升員工收入,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員工執行力差就是待遇問題;
78、豬一旦感染了ASFV就要淘汰,不要幻想病毒能弱化,就好像幻想日本鬼子能變好一樣,日本鬼子變不好,病毒也不大可能變弱。ASFV在俄羅斯流行十多年了,毒力一點兒也沒減,不要試圖和非瘟講和。只有少量豬會耐過,即使有耐過豬,也像“犯了錯誤的干部”,不可重用;
79、在做好生物安全的基礎上,防非瘟的關鍵點是要減少無效的操作,如不必要的接種、查情等。去年爆發非瘟多是規模化豬場,散養戶較少,就是因為大豬場人車物流頻繁,人的操作多,就像中彩票一樣,買的次數多數量大中獎機會才大;
80、大家很期待非瘟疫苗的問世,這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就目前對ASFV的認知水平,還不足以在短期研究出“安全有效”的疫苗,現在就急于推廣,與其說疫苗,還不如說是“低毒力或中等毒力”的毒株,現在有些豬場嘗試用“黑市苗”,用了就后悔;
81、ASFV自發現到現在有百年歷史了,我們對它的“不了解”遠遠多于對它的“了解”,英、美、德和西班牙等發達國家也是做了非常有限的研究,只有二十多個單位在做,研究力量和強度遠遠不夠。目前報道的有5大類疫苗:弱毒活苗、滅活苗、亞單位苗、活載體疫苗和基因缺失苗,這些都不太理想,要么不夠安全,要么不夠有效,有的甚至還有副作用,類似豬藍耳病病毒,有抗體依賴性增強作用;
82、我國研究階段的疫苗對仔豬安全有效,母豬如何?數據沒有公布,據說出現流產和死胎的多。雙基因缺失株的原代細胞苗,生產成本非常高。在國內允許操作活病毒的研究機構不多,策略也是參照國外的研究策略,目前只有哈獸研和軍獸研的研究團隊進展快一些;
83、疫苗出來后,對防控非瘟的影響:上世紀60年代西班牙曾用過疫苗,不久就發生大面積疫情,豬群死亡率達到20-30%,最后還是走了凈化的路子,用了30年的時間。可能大家認為對于現在的豬價這個死亡率可以接受,但對于一個產業來說,長期出現20-30%的高死亡率是不可取的。況且這不是簡單的科學問題,還要考慮國際影響和大多數國家的感受,世界都在凈化,我們用疫苗是會受到譴責的;
84、我們提高了生物安全的代價換來的是防疫成本的下降,每頭豬能節省十幾元,并且生產成績在提升。歐洲研究非瘟疫苗是給野豬準備的,美國研究非瘟疫苗是給中國準備的;
85、ASFV作為養豬業的頭號殺手,我國未來3-5年仍面臨很大挑戰。應對這個挑戰,重要的是人的認知、人的行為。非瘟是個管理性疾病,要靠管理,靠生物安全,而不是疫苗,不是“神藥”,這些都是靠不住的;
86、未來推出非瘟疫苗的安全性可以與藍耳病疫苗相近的話,一邊預防,一邊發生,不是理想的狀態;如果像豬瘟疫苗那樣安全有效,用不了幾年產能就會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屆時豬價會斷崖式下降,想維持現在高價是不可能的;
87、疫苗推出后,由于ASFV的分離、疫苗的增殖需用原代細胞,疫苗的使用成本不會低,防控成本不會下降。反之,提升生物安全級別,減少了很多藥物和疫苗,僅此,大北農某豬場,每頭豬成本降低了十幾元,每年節省近2百萬元;
88、假若非瘟疫苗有了,生物安全級別勢必降低了,非瘟常態化了,那就是帶毒生產了。如果疫苗不安全有效,近期就會重演西班牙當年的故事,遠期可能會出現ASFV基因的重組,新毒株的出現,就像豬藍耳病病毒的NADC30、40一樣,對行業將是沉重的打擊;
89、如果把ASFV看成是個坐在輪椅上的冷血殺手,那么不靠譜的疫苗就是一個溫柔殺手,慢性自殺,逐日逐月地淘汰不健康豬,這種情況完全可能發生,事實上,現在有的集團已經在演繹這個故事了。如果強行推出不靠譜的疫苗,就是給奄奄一息的養豬業“補一刀”;
90、未來非瘟在我國的發展趨勢如何,可以參考一下全球狀況:非洲是原發地,長期流行;東歐的很多國家正在發生;俄羅斯:散發流行,家豬少發,主要是野豬感染,野豬抵抗力強,可長期攜帶病毒;西歐和美洲已經凈化;
91、我國如果走“凈化非瘟”的道路,豬肉的產量可能不會增長那么快,但會使整個養豬行業健康發展,就像歐洲的養豬業一樣,其他傳染病也會少很多,生產成績會有大幅提升,從長遠看,凈化成本永遠最低;
92、非瘟是一個“黑天鵝”事件,國家應該重新布局養豬業,如哪里能養或多養,哪里限養或禁養。揚翔的樓房養豬、東北的陽光豬舍都就是很好的探索和模式。傳統的“經典”養豬模式,很難抗住非瘟這類高強度疫病的壓力和沖擊;
93、樓房養豬也是遵循了隔離的原則,九層樓房事實上是九個豬場,獨立性很強,專業分工細,種豬和育肥都是單養。占地面積小,看不到污染,一次性投入看起來大,其實折舊起來并不大。當然還要考慮種養結合;
94、陽光豬舍是充分滿足了豬只的環境要求和生理需求,營造了舒適的局部小環境,模擬了天然的小環境。即使在冬天,也有很好的通風措施,溫暖干燥,空氣清新,不用消毒,不吃抗生素,疫苗用的也很少,基本沒有應激,看似沒有生物安全,其實是利用了陽光、干燥,大自然的力量;
95、我們認為豬就應該臟、高密度,是它的宿命,其實是人強加給它的。我們要明白,豬是一個生命,不是生產線機器上的一個零件,我們要尊重生命,要給予其必要的動物福利,滿足它的生理需求,應該提供好的環境,而不是恩賜。記住,你讓豬舒服,豬就讓你舒服!
96、養豬就是養腸道,養腸道就是養環境、養營養,養豬就要回歸初心。從事養豬業的專家是否思考過去做了哪些錯誤的事情?非瘟爆發這場劫難,我們反思警醒了什么?是對我們過度依賴疫苗和藥物、過度追求高密度低成本、漠視生物安全的懲罰;
97、國家是否應該啟動非瘟的凈化程序?利用生物安全控制綜合措施,非瘟是可以凈化的,獸醫在拼命研究藥物和疫苗是否合理?實際上從養殖畜牧學的角度看,獸醫的最高境界不是治療,甚至不是預防,而是管理。就如我們老祖宗所說:“下醫治已病,中醫治欲病,上醫治未病”,有些有遠見的企業,已經把獸醫部門改成“健康管理中心”;
98、非瘟是人為的疫病,是管理性疾病,也是可以凈化的疫病,基于生物安全的綜合防控是核心競爭力,而不是疫苗或什么“神藥”,不要過度依賴疫苗,這不是核心競爭力,啟動凈化程序,是行業管理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99、現階段我國生豬數量減少,影響國計民生,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是主要疫病的凈化良機,因為從長遠看,凈化成本永遠最低!在凈化非瘟的同時,盡早實現《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的目標;
100、出于情懷,《抗非•大家談》是我組織的一個公眾號欄目,由行業有經驗,高水平的專家組成,會不定期發布關于非瘟防控的理念、思想和技術,也有一些成功的探索和經驗,完全是一個公益性活動,沒有任何商業性質,希望有更多的有識之士加入抗非大業,為振興我國的養豬業貢獻一份力量!
信息來源:河北方田付學平整理,轉載已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