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是宏觀經濟的“不確定”之年,在這種“不確定”之下,一些無法忽視的趨勢、現象或風口,給2020帶去更多猜想和希冀:5G這場科技革命將會如何影響我們和世界?區塊鏈是否依舊高位持續?工業大麻之后,資本市場的下一個掘金島在哪里?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將往何處去?
站在歲末年初,新京報特別推出專題策劃,找出中國經濟的12個熱詞以及它們的背后故事,為你“@這一年”。
2019年,生豬市場在豬年迎來“春天”,這一年豬肉價格大幅上漲,并創下歷史新高。隨之,豬肉價格成為推高CPI的主要因素,相關部門陸續出臺政策以調節豬肉供需。
站上風口,上市豬企的股價水漲船高。據統計,2019年,A股市場上29只豬肉概念股總市值類增3700多億元,有的上市公司創始人家族身家暴增,超過了一些房地產大佬。
值得一提的是,在政策指導和市場驅動下,生豬養殖行業已處于轉型期,即從散養模式向規模化養殖模式的轉型。數據顯示,眾多豬企已經投入重金用于生豬養殖項目,但是,國內生豬市場恢復供需平衡尚且需要時日。
超7成公司業績上漲,多公司實施“養大豬”策略
在2019(第十八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表示,再投90億建9個大型的養豬場,用”新好養豬模式“,要再養680萬頭豬。這背后是新希望養豬賺大發了。其前三季度的歸母凈利潤已同比上漲111.73%,而去年全年則下滑了25.23%。據其公告,早在今年初,根據外部形勢變化,其就開始加大了仔豬投放力度。為了提升生豬產量,“保供穩價”政策頻出,多家上市豬企也在積極擴張,但是有的也面臨資產負債率高企(有的超過70%)問題,投資資金能否落地尚待觀察。而專家分析,拿地或是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