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安全網訊 近日,食品伙伴網對海關總署公布的未準入境的食品化妝品信息進行了匯總,統計顯示,2019年有131批次化妝品未準入境,較2018年的62批次增長111.3%。
統計顯示,每月未準入境的化妝品批次數量如圖所示,其中,7月檢出的未準入境批次數量最多,有33批次。
1-12月未準入境的化妝品批次數量
這些未準入境的化妝品來自澳大利亞、德國、俄羅斯、法國、韓國、馬來西亞、美國、日本、瑞士、敘利亞、以色列、意大利、印度尼西亞13個國家以及臺灣地區。其中,來自美國的化妝品最多,有28批次;意大利、韓國的化妝品數量位居第二、第三,分別有21批次、17批次。這三個國家未準入境化妝品數量占了所有未準入境化妝品的一半。
未準入境化妝品產地及不合格數量
那么,這些不合格化妝品都是什么原因未準入境的呢?統計顯示,化妝品未準入境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未按要求提供證書或合格證明材料、貨證不符、超過保質期這三方面。其中,未按要求提供證書或合格證明材料的有59批次,超過保質期的有29批次,貨證不符的有22批次,還有10批次既檢出未按要求提供證書或合格證明材料又檢出貨證不符。此外,還有些很少一部分化妝品檢出包裝不合格、標簽不合格、微生物污染問題、未按要求提供備案憑證等問題。
未準入境的原因
這些化妝品涉及的進境口岸有北京、大連、拱北、廣州、海口、黃埔、滿洲里、南京、寧波、青島、上海、深圳、重慶13個。據悉,這些未準入境的化妝品都已在進境口岸依法做退貨或銷毀處理。
相關進境口岸的不合格化妝品數量
中國食品安全網提醒化妝品進口企業:進口前與外方確認產品標簽、成分及功效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對產品是否符合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進行評估審核,并與外方明確相關法律責任,不要進口不符合我國標準的產品。同時,廣大消費者在選購進口化妝品時要注意:查看商品有無中文標簽;從正規渠道購買化妝品,并索要購物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