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獲悉,近日,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印發了《農業農村廳2020年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根據《工作要點》,四川2020年全年糧食產量將穩定在700億斤左右,生豬出欄6000萬頭,力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3%,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9%左右,達到15900元左右。
為了實現以上目標,四川將在哪些方面發力呢?
新建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500座
全省農產品產地初加工率達到59%
在糧食生產方面,四川將以90個糧食主產縣和48個產油大縣為重點,加快建立一批糧油穩定發展功能區,全省糧食總產量穩定在700億斤左右,全省優質稻面積突破1000萬畝;布局建設“天府菜油”示范基地100萬畝,連片建設糧油綠色高質高效示范區200萬畝,油菜籽產量達到300萬噸;建設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區30萬畝、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區20萬畝,推進土壤肥料技術推廣體系建設;以永久基本農田、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為重點,新建高標準農田380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46萬畝。
另外在川菜、川果、川茶、川藥等經濟作物產業發展方面,四川將建設現代經作產業標準化基地200萬畝,全省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5000萬畝;新建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500座,新增農產品初加工能力80萬噸,全省農產品產地初加工率達到59%;建設和完善農產品產地集配中心和烘干中心,冷鏈物流設施靜態庫容達到760萬噸、日烘干能力達到80萬噸以上。
支持中小養殖戶建設標準化養殖場
確保全年出欄生豬6千萬頭
備受關注的恢復生豬生產方面,四川將協同開展“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生豬專項考核,優化生豬產業布局,加快推動已開工規模養殖場釋放產能,支持中小養殖戶建設一批標準化養殖場,確保全年出欄生豬6000萬頭。
同時四川將發展家禽、肉牛、肉羊、肉兔等其他畜禽產品,擴大替代肉類供應;推進畜禽養殖標準化建設,建設1000個畜禽養殖標準化場;大力改造稻田、冬(囤)水田及老舊池塘,建設一批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基地、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基地,鼓勵發展體驗式漁業、創意漁業、分享漁業等新業態,全省水產品產量達到161萬噸,漁業經濟總產值達到530億元;強化漁業資源養護,嚴格落實禁漁期制度,完成長江流域捕撈漁船退捕任務。
開展農村宅基地和農房利用現狀調查
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
在推進農村資產資源“三權分置”、盤活利用方面,四川將探索建立農村集體資產資源流轉盤活開發機制,推動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將試點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
四川將繼續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年底全省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持續推進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創建行動和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行動,新評定農民合作社省級示范社600家,新增省級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縣30個;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辦法立法調研。
另外四川將開展農村宅基地和農房利用現狀調查,制定完善宅基地審批管理實施辦法,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擴大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覆蓋面,積極穩妥開展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工作,推動宅基地復墾騰退建設用地指標重點用于支持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和返鄉下鄉創業;推動建立村莊規劃、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農房建設等資源信息共享機制。
建立《四川農業文化遺產后備庫》
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同時四川將推動6個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縣(市、區)開展好試點示范工作,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四川鄉村治理經驗;還將建立健全家庭農場季報制,出臺《四川省家庭農場名錄系統管理辦法》;培育新型職業農民3.6萬人以上。
另外四川將開展農業文化遺產普查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發掘,建立《四川農業文化遺產后備庫》,積極申報第六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指導協調“四川郫都林盤農耕文化系統”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