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法學界14位專家22日就已經啟動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修法進行研討。剛剛定稿的六項立法建議呼吁確立風險預防原則,作為決定和未來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基礎;除法律規定的特許情形外,禁止食用野外陸生野生動物、水生哺乳動物及其制品;對于禁食的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實行全鏈條的過程監管。
題為《關于加強野生動物保護、維護生物安全、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的六項立法建議》提出,對于以商業利用為目的人工繁育的所有陸生野生動物和水生哺乳動物,確需轉型的,應逐一合理確定產業轉型的時間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常紀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專家們就立法建議前前后后研討了一星期,剛剛形成統一意見,“已經將建議提交給幾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和全國人大有關工作部門。”
立法建議稱,2003年的“非典事件”和2019年底2020年初的新冠病毒肺炎事件,損失巨大,教訓極其慘痛,必須加強立法應對。
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審議《關于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下稱“決定”)。上述專家們表示,為了建設生態文明,促進全社會形成對國家和社會負責任的生活方式,維護生物安全,保障公共衛生安全。環境法學者們建議采取六個方面的措施,對野生動物實行最嚴格的法律保護:
確立風險預防原則,作為決定和未來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基礎。風險預防原則是我國加入的《生物多樣性公約》《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等多項國際條約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目前的科學證據表明,新冠肺炎病毒原始宿主基本確定來源于野生動物。基于新冠病毒肺炎事件的嚴峻性,不能因為科學證據不到百分之百就不采取或者延遲采取預防性措施。為了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同時履行國際公約的義務,我們建議把風險預防作為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禁止濫食野生動物的立法基礎。
除法律規定的特許情形外,禁止食用野外陸生野生動物、水生哺乳動物及其制品,禁止食用人工繁育的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水生哺乳動物及其制品;除法律規定的特許情形外,禁止以食用為目的從國外進口人工繁育或者野外獲取的陸生野生動物、水生哺乳動物及其制品。對于其他水生野生動物及其制品,也應精準建立禁食名單。
對于禁食的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實行全鏈條的過程監管,禁止與之相關的捕獵、進出口、郵寄、攜帶、運輸、買賣、贈與等活動;禁止惡意傳播捕獵、虐待和烹飪野生動物的圖片、視頻和其他相關信息。
對于以商業利用為目的人工繁育的所有陸生野生動物和水生哺乳動物,確需轉型的,應逐一合理確定產業轉型的時間表。對于以陸生野生動物、水生哺乳動物及其制品作為中藥原料的,鼓勵發展替代技術;如有替代技術的,合理確定減少利用甚至完全替代的時間表。
對于違反禁止性規定的行為,可以大幅提高罰款幅度至貨值的十倍以上二十倍以內。必要時,引入懲罰性生態損害賠償和行政拘留的法律責任形式。
設立全國統一的舉報方式,實施有獎舉報制度,舉報的獎勵金額最高可達貨值的100%;建立執法考核和執法責任倒查制度。授予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和法律規定的機關提起保護野生動物的民事和行政公益訴訟的權利。
附:建議學者名單
1.常紀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蔡守秋,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教授、原所長,博士生導師,中國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原會長
3.王燦發,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和服務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4.周 珂,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環境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5.秦天寶,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6.于文軒,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7.秦 鵬,重慶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兼生態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8.林燦鈴,中國政法大學國際環境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9.冷羅生,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0.高桂林,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環境與經濟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環境資源法研究會會長
11.孫法柏,山東科技大學文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院長,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國際環境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青島市政協常委
12.張式軍,山東大學法學院教授,山東大學生態文明與環境資源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山東大學生態環境損害司法鑒定研究院副院長
13.羅 吉,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副教授
14.楊朝霞,北京林業大學黃河研究院研究員,生態法研究中心主任,法學系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