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病毒、新型冠狀病毒,兩種看似毫不相關的病毒種類,因為類似的傳播方式“氣溶膠”傳播而聯系在一起。作為病毒,它們一個讓養豬界哀鴻遍野,一個讓九省通衢之地損失慘重,在2019年與2020年交替之際,兩種病毒在中國交匯。它們有相似的地方,但更多的是不同。
解開非洲豬瘟病毒與新型冠狀病毒的身世之謎
非洲豬瘟病毒是非洲豬瘟病毒科僅有的品種,不存在豬傳人的現象。該病毒有雙股線狀DNA,直徑為175-215納米,呈20面體對稱,有囊膜。非洲豬瘟病毒具有傳染性和極高的致病性,急性病例的臨床癥狀以高熱、病程短、死亡率高、內臟器官廣泛性出血以及呼吸系統和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為主要特征。截至今日仍舊未研制出特效疫苗或抗病毒藥物。非洲豬瘟病毒在環境中表現較為穩定,空氣中可以存活數日,血液、糞便等物質中存活時間更長,研究表明,在凍肉食品中存活時間可以達到數十年。非洲豬瘟可以通過蟲媒傳播、提提傳播、接觸以及氣溶膠傳播。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最早被發現于中國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同非典型肺炎和中東呼吸綜合征一樣隸屬于冠狀病毒,存在人傳人現象。該病毒為單股RNA病毒,直徑在60-140nm之間,有包膜,存在棘突。有新冠狀病毒感染所引發的肺炎,起初表現為發熱、發力、干咳,后出現呼吸困難,少數病情危重可能致死。在溫度合適的情況下,新型冠狀病毒在溫度合適的情況下可以存活數天,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最新研究表明,氣溶膠傳播也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方式之一。
這兩種病毒對養豬業的影響有多大?
通過介紹,我們可以看出非洲豬瘟病毒與新型冠狀病毒的區別較大,一個在養豬界傳播,對生豬健康影響較大,另一個在人類中傳播,對健康的成年人來說通常致死率不高。目前還沒有數據表明新型冠狀病毒可以感染豬,就是在早前也沒有數據表明非典型肺炎會感染豬。而非洲豬瘟病毒已經被確定不對人進行傳染。
與新型冠狀病毒相比,非洲豬瘟病毒在環境中的存活能力更強,傳染源眾多,傳播途徑復雜,防控難度極大,再加上高發病率、高致死率,對我國養豬業造成了極為顯著的影響,從而對豬肉價格造成極大影響。
新型冠狀病毒對養豬業的影響則主要表現在運輸問題上,為了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官方進行了封城和交通管制措施。部分地區“一刀切”的態度導致了飼料產品運輸不及時,高消費地區需求難以得到保障,養殖戶產品滯銷等問題。但整體來看,對養殖業的影響不大。
防控不止步、養豬要進步
與新型冠狀病毒獲得的舉國關注不同,非洲豬瘟的影響則僅在于養殖業,甚至僅限于養豬業。如今,非洲豬瘟病毒在中國養豬場流行并擴散,我們應該拿出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的嚴謹態度來管理和應對非洲豬瘟病毒,來保持豬群的高度生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