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還沒過去,兩個月期間囤積的成千上萬噸土豆和牛奶已經讓歐洲農業大國犯難,農作物后面是隱隱露頭的社會和食品危機。疫情帶來的人員流動停止、需求下降、失業率增高等問題,全都投射在了農業上。
土豆做飼料
由于餐廳、食堂歇業,原本目的地是這些地方的農產品沒了去處。盡管禁足期間,家庭購買食品量上升,但這些滯銷的農產品很少有幸可以通過超市轉賣。
比如土豆。法國《費加羅報》報道,由于餐廳歇業,法國人的薯條消費量直線下降,不少農民自己囤積的土豆發愁。面對150噸未能售出的土豆,加來海峽省的土豆生產商Christophe Delebarre嘆氣道,“我現在是除了土豆一無所有。”
作為全球最大的土豆出口國,法國如今囤積了45萬噸土豆賣不出去。本來這些土豆很多要賣給加拿大薯條巨頭麥凱恩集團,其在法國北部、荷蘭和比利時都有工廠。
土豆業者聯合會GIPT稱,表示,在下一次收獲季之前必須處理完囤積的土豆,否則不排除出現非法傾倒,如果傾倒到自然環境中,有可能導致真菌傳播或發酵污染大爆發。
在社交網絡上,許多人呼吁將這些食材分配給愛心機構。疫情危機下,生活脆弱群體比以往更需要幫助,但某些協會拒絕接受“未經正規包裝處理”的土豆。烏永說,業界已經向協會捐獻了一些庫存,但由于庫存太大,捐獻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業界希望可以將土豆作為動物飼料出售,并希望得到交通運輸援助,“以幫助困境中的農民”。
土豆作為飼料尚可理解,而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為滯銷的葡萄酒找到的出口可是讓愛酒族們捶足頓胸:經歐盟機構允準,這些葡萄酒可以蒸餾一部分制作消毒洗手液…這還不是最令人惋惜的。
牛奶忍痛倒掉
因為難以找到替代銷售渠道,許多農作物比土豆更難處理,比如牛奶。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由于乳制品的需求大幅下降,英國的奶農們不得不把數萬加侖的牛奶倒掉。現在他們希望通過改變奶牛的飲食來控制它們的產奶量,以避免更多的浪費。
據了解,英國皇家奶農協會(Royal Association Of British Dairy Farmers)、英國農民公會(National Farmers unio)等多個行業協會正聯合起來發起乳制品行業的救助計劃,包括呼吁建立由政府執行的減產計劃。
Josette Feddes是英國威爾特郡一個農場的經營者。由于加工企業從農場訂購的牛奶量大幅減少,她不得不把1.2萬升牛奶倒掉。她農場里的250頭牛每天能生產6000升牛奶,她害怕之后會造成更大的浪費,因此希望政府能夠幫助農民解決這個問題。Feddes說,牛奶是必需品,不論是醫院還是無家可歸的人,有很多還在忍受饑餓的人需要牛奶。現在需要找到方法讓他們能夠喝到牛奶。
另一名農場經營者live Stickland說,倒掉牛奶就像是在扔錢。雖然知道是因為需求減少而導致現在的狀況,但還是很心痛。
奶農llyr Griffiths稱:“只有到了防控禁令解除,我們才會看到改變。”
因無人采摘 草莓爛在地里
北京海外網報道,從西班牙到德國,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成千上萬的移民勞工無法回來工作,勞動力短缺將導致歐洲市場水果和蔬菜斷供。
每年春天,位于西班牙大西洋海岸韋爾瓦地區的果園里,擠滿了大約200名工人,他們大多來自摩洛哥和羅馬尼亞。從采摘到包裝,再到運輸,需要大量人力。但是今年只有不到100人,當地一位果農表示:“你可以接受一個壞收成,但當你有80%的收成可供采摘,卻沒有人去采摘時,你會感到無能為力。我們不知道會如何結束。”
一些水果和蔬菜通常需要手工采摘,最佳采摘時間也只有幾天。他們通常依靠來自東歐或北非的移民勞工,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成千上萬的移民勞工無法離開家鄉,即使是不受跨境約束國家的勞工也不愿踏上這趟旅程。
草莓、蘆筍等果蔬已經在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國的地里腐爛。在歐洲更靠北的地方,從沙拉蔬菜、西紅柿到洋蔥、豌豆,農場主們在為春季和夏季作物種植期的到來而發愁。
勞動力短缺不僅讓果蔬無法采摘,運輸環節也存在問題,即使是采摘作物也無法送達消費者手中。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歐洲大部分地區得到控制,當地時間16日,意大利、奧地利、盧森堡等國宣布將重新在歐盟內部開放邊界。這個消息或許讓不少農民有了盼頭。
而在法國,內政部長卡斯塔內上周宣布,出于經濟需要將允許更多的歐洲國家季節工“破例”進入法國,這一消息也讓焦慮的法國農民松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