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際的情況看,隨著今天更多的屠宰場減量或者歇業,毛豬價格開始松動。由于豬肉太貴而導致的消費與生產者的矛盾,近期實在無法調和,屠宰場和零售攤位,干脆選擇歇業,以免夾在中間難受。即使是營業的屠宰場,屠宰量不到原來的三分之一。勉強維持最低開工水平。
養豬人這邊,一路價格從5元漲到8元,從8元到10元,12元,15元,到最新的18元,因為嘗到了甜頭,認為豬肉是剛需的,干脆一路扛下去,沒準豬價能到20,30。那樣的話,一頭豬身上就能把一輩子的錢賺出來。因為現在一頭豬已經賺接近3000元,膽子也格外的大了起來。所以,已經不是大膽的問題了,已經是非常自負了。
所以,供需的巨大矛盾,現在只能等著政府定調子和協調。今天,9月份CPI和PPI數據都公布了,初步看來,經濟回暖舉步維艱,仍需要宏觀增加流動性,也就是經濟刺激。而在豬肉大漲的背景下,CPI在2013年11月最后一次到了103的位置后,差不多6年后再次到達。這讓當前的經濟空前承壓。總不能一邊刺激,一邊物價也上漲吧。
可以說,非洲豬瘟上半場是養豬人這里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是下半場,規矩肯定要改。改的方向,將要再次向嚴格管理,逐漸納入正常的市場秩序方向走。畢竟,養豬行業再大再重要,仍然是整體經濟的一份子。
豬肉消費
隨著豬價進入到暴漲價格,各地豬肉消費徹底回落。尤其是原來的沿海經濟地帶,受中美貿易戰影響,本身經濟就很難了,如今,在豬肉價格帶領下,各種肉蛋禽價格一路上漲,已經到了影響經濟復蘇的狀態。
當然,很多人有搬出可以允許房子漲價,學費漲價,為啥就豬肉不能漲價?因為人們看問題,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所以都是偏激的。試想,如果種地的農民說現在玉米也要漲價,原來1元一斤,現在要3元一斤,那么養殖業能承受了么?說這么多,就是一個意思,當前的豬肉價格暴漲背后的原因,已經不僅僅是疫情發作那么簡單,炒作,追漲殺跌,以及矯枉過正等等。當然,其影響,也遠遠超過以前人們的估計。任由豬價上漲,的確對于恢復生豬生產有幫助,但是就像喝酒一樣,小喝怡情,大喝一通,最終爛醉如泥,就會耽誤大事。合情合理,才是整個社會的努力方向。
分析預測
紅色的PPI指數與藍色的CPI指數,在今年年初開始背離。PPI代表的是企業產品的銷售價格,某種程度上反映企業的經營能力,這個數值高,代表企業活力強。CPI是居民消費指數,這個數值要是太高,說明物價上漲加快了。現在,可以通過圖表可以清晰看到,企業的活力在減弱,而物價在上升。通俗的說,你賺的錢少了,偏偏這會物價又漲了。
長此以往,必將讓經濟動蕩。要么盡快扭轉PPI一路下滑的狀態,比如通過多種經濟刺激(2008年的4萬億,2016年的互聯網經濟刺激,2018年的房地產經濟刺激)。但是現在看效果一般,面對國內外都在實施的經濟刺激來讓本國經濟復蘇,現在比拼的就是誰能在搞活經濟的前提下,而控制住物價。顯然,對于中國的經濟來說,豬肉及相關產品價格的上漲勢頭,必須能合理控制住。因為,經濟的起飛是慢功夫,而控制物價則相對來說容易一些。
接下來,豬價的上漲會更多的處于受控狀態。不排除一定幅度的回調來降低CPI的過快增長速度。從而為經濟的復蘇爭取寶貴的空間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