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3日,據中國養豬網數據監測,今日外三元生豬價格為36.29元/公斤,較昨日相比下跌了0.16元/公斤;較上周相比下跌了3.33元/公斤,跌幅達到8%;較11月初下跌了4.59元/公斤,跌幅達到11%。
加上今日,豬價已經持續8天保持下滑發展態勢,較月初高峰值已經跌去十分之一,雖然整體依舊處于合理高位水平,但與前期漲勢相比實在讓人失望。
豬價、肉價高位滯漲,供求矛盾之下,消費者與養殖戶會有什么不同看法呢?
應大膽、勇敢接受豬肉漲價?
“暴跌”已經成為11月的豬價的代名詞,許多被“高價豬”套牢的養殖戶都在期待生豬價格沖破“牢籠”的那天。豬價水深火熱,肉價也難以幸免,各種凍肉產品如雨后春筍一般冒出頭來,從最新豬白條肉價格數據來看,它與豬價相同,也在持續下跌。
多數消費者認為肉價降至“15元/斤”,百姓才能重新回歸熱鮮豬肉市場,而福耀玻璃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曹德旺卻提出了不同看法。
曹德旺在最近談話中提到,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所有影響到中國發展跟建設安全的,都是由中國人負責的,特別我們這些精英。給大家講,改革開放前,1978年改革開放,那時候還是一個寒冬,還是一個票據時代,真正中國告別票據時代到今年才24年,那時候的豬肉多少錢?兩塊多錢一斤。我的工人有多少錢?他們的工資才30塊錢一個月。現在多少錢?現在平均起來要7000塊錢,加起來工資漲了200倍。農民養豬,豬肉漲了多少錢?2塊錢到現在的漲價之前才20幾塊,才漲10倍。就按照今天60塊來算,也才漲30倍。我們應該大膽的、勇敢的接受這些農副產品漲價。可能漲價是合理的,不漲價才是不合理的。
持質疑觀點的網友則表示:外行專家談肉價不實際,隨著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農產品,工業產品的價格是往下走的,歐洲,美國的豬肉等農產品比我便宜一半,但收入是我的5倍,難道他們豬肉也要漲?
相互諒解,理性消費
消費者分成兩個派別爭論不休,養殖戶面對如今生豬市場,又有何感言呢?
多數養殖戶認為,養豬其實是辛苦且又臟的工作,如今價格這么高多半也是因為非洲豬瘟的影響太大了,這說明目前養豬行業風險仍舊比較高。在疫苗沒有上市之前,產能幾乎不可能恢復到以往水平,所以高價格可能還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希望消費者不要豬價高點就發泄“不滿”,只要養殖戶還都在繼續養產能一恢復總會跌下來的,與房價相比豬價真不算什么,房價高的時候該買的還是買了。總歸一句話衣食住行都一個道理,也要為養殖戶考慮考慮,他們的付出說是為了賺錢,但同時不也是在為人民服務嗎,要是都不養了說實話豬價就真的很難跌下來了,大家只要做到理性消費就可以了。
非洲豬瘟疫情影響仍在,養豬行業面臨著巨大的風險,豬場防控成本越來越高,養殖戶有養殖戶的苦,消費者有消費者的難,豬價未來的發展趨勢又會是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