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為強化食品安全源頭風險防控,規范小作坊食品生產加工秩序,推動食品小作坊質量全面整改提升,近日,內蒙古五原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按照巴彥淖爾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食品加工小作坊專項整治會議和五原縣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質量安全提升培訓會精神,多舉措推進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質量提升整治工作。
一是幫扶指導,規范食品加工小作坊生產經營行為。對于生產條件、衛生管理狀況、設施設備、生產工藝等存在食品安全隱患,指導小作坊入園生產或限期停產整改,進行升級改造。執法人員從原輔料采購、生產加工場所布局、生產設施及工具要求、生產管理制度等方面現場指導幫扶小作坊改進提升,對生產加工條件惡劣,使用非食品原料或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的“黑窩點”,堅決予以取締。截止目前,已完成食品加工小作坊改造提升34家。
二是督促自查,規范食品加工小作坊食品標簽標識的標注使用。要求食品加工小作坊開展自查,所生產加工的食品必須有標識。突出治理標識不規范、篡改食品生產日期、偽造產地、違法涂改標簽,宣稱食品具有疾病預防及治療功能、標識內容不真實、偽造冒用他人品牌的違法,偽造冒用食品小作坊登記證,私自分裝、更換包裝等違法行為。截至目前,已經糾正46家食品小作坊標簽標識問題,立案查處2家。
三是示范創建,推動食品小作坊提檔升級。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確定5家生產加工條件較好、質量安全管控到位的小作坊作為創建示范點,加強指導,幫扶經營者高標準提高生產加工條件和管理水平,發揮示范點引領作用。通過示范點創建小作坊觀摩學習,尋找有待整改和改進之處,加強食品生產加工規范建設,全面提升全縣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經營整體形象。
下一步,五原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將繼續加強對轄區內食品加工小作坊指導改造,堅決做到“指導一批、規范一批、改造一批、登記一批”的原則,高效、創新的完成食品加工小作坊質量提升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