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養豬成為話題熱點,好多人摩拳擦掌想養殖,成立養殖公司,筆者并不反對,不過有幾點提醒一下。
對于每位自然人來說,都經歷了“豬周期”、“蒜周期”等周期,有人賺了!也有人賠了!這是市場發展的規律,也是市場潛在的風險,做生意就是這樣。
現在發展養殖,不言而喻正是成本最高的高峰期。一是豬苗價格高,二是飼料價格比以往要高,三是人工費要支付等,養豬成本要高于往年,對于在這種豬肉價格在浪尖上養殖和開發養殖公司,不能準確預測到生豬出欄是會怎么樣。筆者認為會有兩種結果,一種會賺錢,二種是不賠不賺,若不巧合就是賠錢。為什么這么說,按照市場規律來說,自2019年下半年以來,豬肉一路飆升,可說是發瘋的漲,原有養豬戶已賺的缽滿盆滿,同時,已加大了養殖的力度。
近日,在各方面的努力下,豬肉價格有所下降,預計豬肉價格已到了頂峰,不可能在上升。在這個時間發展養殖,假如沒有很好的市場銷路和良好市場預期的價格,很難說到時能夠賺到錢。為此,在政策支持和引導上要做出合理安排和周密部署:一方面,國家政策支持發展養豬,各地養殖戶也躍躍欲試做好了養殖的準備。筆者認為會有兩種,頭腦精明的人會通過錯峰養豬法,也就是,利用豬肉價格剛剛上漲時就嗅出商機,開始發展養殖,能夠趕上最后一波豬肉好行情價格。另一種,一旦是大批生豬出欄,在豬肉供大于求的情況下,到時很難保證豬肉價格不會暴跌,賣出白菜價,養殖戶損失程度可想而知,何況現在養殖成本比以往要高。
筆者以為,確保養殖戶的利益,保證養殖戶的長久積極性,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個方面,政府相關部門要做好引導和計劃安排和部署,對于養殖行業的發展做到心中有數,根據多年統計生豬需求量,制定出養殖計劃,合理實行規模化養豬,也就是訂單產業,便于養殖規模的控制,便于養豬量的把握,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政府要做好生豬冷藏的儲備工作。就像設置糧食儲備庫那樣,設置豬肉冷藏貯備庫,對這個時期過多的豬肉進行收購儲存,既保證將來的豬肉供應,又保證了養殖者不受損失。然后,根據豬肉的供應關系合理調節養殖數量,確保豬肉供應和養殖戶的利益雙豐收,彰顯政府的號召力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