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失衡是豬價上漲的核心誘因。受非洲豬瘟疫情與周期性因素疊加影響,生豬產能下降明顯。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10月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1053.10萬頭,同比下降46.02%,10月豬肉價格同比上漲101.3%。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養豬學分會秘書長、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王楚端指出,過去10年里,每年平均有500萬中小散戶退出,而非洲豬瘟使他們退出的進程進一步加快,產業的集中度明顯提升。
中國是第一養豬大國,豬肉消費占了全世界一半左右。隨著中小散戶的退出,中國的養豬業將如何布局?
豬年,豬價牽動著各方神經。豬肉是重要的民生產品,黨中央、國務院對于保持重要民生商品價格基本穩定高度重視。為確保老百姓“菜籃子”供得上、供得穩,近幾個月,從部委到地方再到企業,一場關于生豬穩產保供的攻堅戰全面打響。
“失衡”是豬價上漲之核心誘因
今年3月特別是6月以來,豬價上漲勢頭明顯。10月31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52.33元/公斤,相比9月末的36.34元/公斤,環比上漲了44%。10月,豬肉價格同比上漲101.3%,影響CPI上漲約2.43個百分點,占CPI同比總漲幅的近三分之二。受此影響,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3.8%。超出市場預期。
豬價為何進入上漲通道,生豬生產怎么了?
事實上,本輪豬價上漲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缺供”是關鍵詞。非洲豬瘟疫情與周期性因素疊加成為核心癥結。
眾所周知,豬周期一直是擾動豬價變動的關鍵變量,豬周期的本質是供需關系,需求端總體穩定,關鍵在供給端。豬肉供給端主要受養殖利潤、政策干預等因素影響,這是人所共知的“灰犀牛”。非洲豬瘟是影響此輪豬價的偶然因素,成為意外出現的“黑天鵝”。正如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運行調控處負責人所說,本輪生豬價格于2018年5月跌至周期低點后步入新一輪上漲通道,之后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生豬產能下降明顯。
“灰犀牛”和“黑天鵝”同時發力,讓生豬供給雪上加霜。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10月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1053.10萬頭,環比前月下降14.64%,同比下降46.02%。
而供需錯配的背后有更為深層次的矛盾——我國以散戶養殖為主體的環境放大了價格的波動性。當前,我國生豬養殖業行業集中度較低,數據顯示,2018年前十大進軍養豬行業的上市企業生豬出欄量共4731.67萬頭,市場份額占比僅6.82%。生產者同質程度較高,行業集中度低,單個生產者對市場價格的影響力較弱,更容易“追漲殺跌”,且防疫技術、資金不足,更容易大起大落。
防疫成本等上升也令部分養殖戶望而卻步。“以前豬場每周消一次毒,從4月開始則是每天一次。消毒成本就比過去增加了七倍。而除了給豬場值守的員工正常加班工資外,還要額外給予每人每月600元的補貼。初步算下來,一頭豬大概會增加50元的成本。”湖南鑫廣安農牧股份有限公司董秘成霞林稱。
“由于需要大量補欄和種豬數量短缺,種豬價格比去年已經上漲了50%以上。”成霞林說。此外,記者調研了解到,豬瘟疫情陰霾帶來的風險擔憂,能繁母豬奇缺導致的無豬可養,補欄成本資金壓力之下的拒而遠之,用地環保難過審批的多重障礙……也令中小養豬戶補欄意愿一度受到沖擊。
非洲豬瘟使中小養戶退出的進程進一步加快
非洲豬瘟到來之前,中國生豬產業正從以散戶為主到規?;癁橹鞯倪^渡階段,規模養殖比不斷提升。官方數據顯示,年出欄5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戶從2007年的31.7%上升到2018年的49.1%。
但從增長曲線上看,生豬產業的規模化進程一直比較平緩,近十年來保持同樣的速率,幾乎沒有波動,直到2018年8月。
中國畜牧獸醫學會養豬學分會秘書長、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王楚端指出,過去10年里,每年平均有500萬中小散戶退出,非洲豬瘟使他們退出的進程進一步加快,產業的集中度明顯提升。未來,中國集團化、規?;B豬的步伐會越來越快。
10月份,全國年出欄50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生豬存欄環比增長0.5%,按1.3萬家的這類規模場總數來算,和9月比,10月一共新增了65家5000頭以上的規模場,至少增加了32.5萬頭豬。
散戶退出后空出來的產能,迅速由規?;髨鎏钛a上來。
養豬產業再布局,供給側改革提速
中國是第一養豬大國,豬肉消費占了全世界一半左右。生豬產業健康發展路在何方?
“穩豬價”的前行路,正成為加速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契機。在加強聯防聯控、提升防疫能力水平的同時,不少地方正在加快推動現代化養殖,并進一步提升豬肉品質。
在湖南省益陽市資陽區郊外的一家養豬場,養殖場老板曾建波去年和省里一家大型養殖集團合作,不僅引入了更加嚴密的管理模式,還投入600多萬元升級添置了洗消中心、熏蒸房、自動投料機、防蟲網等先進設備。曾建波告訴記者,曾經用最粗放傳統的方式養了七八年豬,環保要求和非洲豬瘟,讓他意識到那種模式已難以為繼。
如今,曾建波的養殖場相比以前面積并未擴大,但產能卻從年出欄6萬頭增加到10萬頭,“現代化的規模養殖擁有更強的產能。加上通過技術手段,還能實現產仔率和出肉率的提高,以及病死率的降低。”他說。
在更多業內人士看來,非洲豬瘟還將帶來新一輪行業洗牌,產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規模化養殖、產業轉型升級已成為共識?!蛾P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2年,生豬產業轉型升級取得重要進展,養殖規?;蔬_到58%左右;到2025年,產業素質明顯提升,養殖規?;蔬_到65%以上。
記者了解到,不少企業已經在生豬養殖領域加大布局。11月18日,上市公司康達爾與海南文昌簽署養豬項目投資框架協議,計劃總投資約10億元人民幣,年出欄30萬頭生豬。而此前康達爾已經與廣東省內四個地方政府簽署了養豬項目投資框架協議,涉及金額近90億元。
一些抗風險能力強的農業企業態度更加積極。“面對當前豬肉供應的新形勢,我們將建設5個大型生豬養殖產業鏈項目,總投資將超過300億,新建設生豬養殖產能加起來將超過1200萬頭。”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表達了在生豬規?;B殖上的信心。近日,新希望董事會還通過了收購兩家生豬養殖公司的議案。
事實上,近期已經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擴大生豬養殖規模。從已披露10月銷售業績的生豬養殖上市公司看,多數公司營收出現大幅增長。
生豬行業轉型升級也在提速。劉永好指出,中國養豬業比發達國家落后近20年,不管從經濟效益、環保以及市場需求來看,必須推廣新式養豬。“養豬產業正面臨新的發展機遇,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的新式養豬法,將推動養豬行業轉型升級。”
不少專家指出,從長遠來看,解決肉價周期性漲跌問題,就是要在供給側改革上做文章。一方面,引入市場資本,發展規?;B殖,穩定生豬存欄量,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另一方面,加快生豬品種改良,改善養殖條件,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實現豬肉多樣化優質化變革。以“穩豬價”為契機的養豬行業轉型升級正在提速,而這也將成為中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次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