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據悉,我國發生非洲豬瘟后有關部門持續強化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擴散蔓延。雖然非洲豬瘟疫情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仍有諸多弊端,匯聚各方智慧和力量能夠有效彌補不足之處……
遼寧偉嘉養豬事業部總經理兼任大偉嘉養殖事業部獸醫總監趙寶凱、遼寧晟川和豬業技術總監及事業合伙人于學武共同分享《御敵于外、截病于初,非洲豬瘟可防可控》,旨在總結有效的防控經驗。雖然中國科學家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助力新型疫苗開發,但商品疫苗面世仍需時日,因此,全面提升非洲豬瘟疫情防控能力尤為重要。
非洲豬瘟是全球養豬業的“頭號殺手”,威脅著世界上75%的生豬。2018該疫病在我國爆發后,迅速傳播到全國各地,導致我國2019年生豬出欄量急劇下降,對我國經濟和社會造成巨大影響。
筆者有幸在某大型養殖企業參與獸醫防控工作,根據非洲豬瘟的流行病學、感染特點、病原特性及科學檢測等研究成果提出“御敵于外、截病于初”的防控理念,并在此理念下制定出基于“精準檢測、風險可知、多道防線、層層濾除、強化評估、持續改善”的結構性生物安全方案,以及基于“增強免疫、提高門檻、及時發現、定點清除”的截病于初實施方案。
在此防控方案的指導下,成功抵御了非洲豬瘟的挑戰,使在非洲豬瘟主要流行區域的遼寧、河北、山西、湖南的5個大型母豬場均未發生非洲豬瘟。
1.御敵于外、截病于初的理念
根據非洲豬瘟雖然感染性強、致死率高,卻是高度接觸性傳播的特點,將豬場與周邊環境按風險等級實施分四區、管四流的結構設計,布置四道防線,層層濾除風險。根據非洲豬瘟病原雖然環境抗性強,但對強酸、強堿、醛類、復合碘類消毒劑敏感以及不耐高溫等特點,在每道防線處,設計有效的消毒方案,并將處理結果即時檢測評估。盡最大努力將風險抵御在豬舍之外,減少病毒接觸易感豬的劑量和頻率(圖1)。
根據大部分豬場健康度差的母豬先發病的特點及非洲豬瘟病毒感染時免疫逃避的機制,對實行限飼的妊娠豬群給予充足營養,增加背膘管控標準,提高健康度;給豬群添加具有免疫增強作用的中藥制劑,增強抵抗力,提高感染閾值,讓豬群可以抵御低劑量、低頻率的病毒攻擊。
圖1 御敵于外、截病于初理念圖示2.結構性生物安全確保御敵于外
以易感動物為中心,根據生物安全風險級別將豬場與周邊環境分為緩沖區、隔離區、生活區與生產區。結構性的設置四道防線,嚴控人流、車流、物流和有害生物流等傳播途徑,通過分四區、管四流等設計做到精準評估,遠離風險,層層濾除,保證御敵于外(圖2)。
圖2 分四區、管四流圖示
2.1 分四區
不同生物安全等級區之間設置一道防線,每道防線均設有切實可行的消毒管理措施(表1),針對特定風險進行處理。
A:周邊區與緩沖區之間設立第一道防線(距離豬場3公里以上),設置隔離中心、銷售中心、車輛初洗點,將拉豬車和最難控制的外來人員帶來的風險摒棄于豬場之外;
B:在緩沖區和隔離區之間設置功能齊全的洗消中心作為第二道防線,清洗消毒處理所有入場的人、車、物;
C:在隔離區與生活區之間設置第三道防線,包括人員換洗通道、物資熏蒸通道、中轉料塔、中轉出豬臺,所有車輛內外分開,所有人、物均進行消毒處理;
D:在生活區與生產區間設置第四道防線,管理有害生物流(蚊、蠅、鼠、鳥)、人員換洗和物資熏蒸。
2.2 管四流
A:所有外來車輛均需要經過清洗-消毒-烘干后,經用熒光定量PCR方法檢測非洲豬瘟病原為陰性后方可進入洗消中心進行二次洗消處理(圖3)。場內場外車輛嚴格分開,互不交叉。飼料和豬只轉移均通過車輛完成;
B:所有人員采用四換洗、四隔離的方法控制風險,分別在隔離中心、洗消中心、隔離區、生活區每處隔離24小時,每處洗澡后換穿下一區域專用服裝方可進入;
C:所有入場物資采用一清潔三熏蒸的方法處理,洗消中心將所有入場物資進行預處理,清理灰塵和雜物,去除外包裝。之后經過三道防線進行臭氧或甲醛熏蒸(圖4),保障消毒效果;
D:根據生物習性,對鳥、獸采用隔斷驅離處理,對蚊、蠅、鼠采用物理隔離與化學滅殺為主的手段,防止生物媒介傳播疾病。
圖3 料車洗消
圖4 物資熏蒸
3.采取綜合性措施提高免疫力,截病于初
中國養豬環境情況復雜,豬場生物安全工作可能會百密一疏,不能100%保證非洲豬瘟病毒接觸不到豬群。根據感染動力學研究成果,非洲豬瘟病毒經口鼻接觸傳播,感染依賴于感染劑量和接觸頻率,提高豬群抵抗力水平可以提高感染閾值。因此采用提高營養加中藥保健的綜合方法提高抵抗力,使豬群可以抵抗低劑量低頻率的非洲豬瘟病毒攻擊。
3.1 使用背膘管理的辦法(圖5),精準調控營養,使母豬群背膘高于推薦值3mm,維持高營養水平,提高豬群健康度。
圖5調整后背膘分布4.精準檢測、科學評估、持續改進
4.1 開發生物安全評估軟件,生物安全檢查表,由獸醫定期或不定期對生物安全設施、設備、人員操作、記錄進行檢查,查缺補漏,持續改進(圖6)。
圖6 生物安全評估整改
4.2 邀請外部獸醫專家進行交流(圖7),學習外部先進經驗與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斷升級生物安全措施和方法,持續改進。
圖7 邀請 PIC全國技術服務總監劉從敏博士現場指導
4.3 在豬場附近建立檢測實驗室,采集豬場周邊環境樣品、每道防線的處理樣品,評估風險等級與風險距離。確認消毒處理結果,及時根據檢測結果采取補救措施(表3)。
4.4 對豬群進行定期檢測評估(表3),對大群采集口腔液檢測病原監測豬群感染情況。對每一頭異常豬只采樣檢測,確定是否為非洲豬瘟感染,做到健康評估和盡早發現。
表3 定期監測評估
面對非洲豬瘟,在目前沒有商品疫苗來保護易感動物的情況下,仍然可以依靠科學的認知,運用系統思維,通過構建結構性生物安全方案、提高易感動物的感染閾值、精準評估風險、反饋處理結果等綜合性措施,做到對非洲豬瘟的可知、可防、可控。
專家點評
當前全國各地非洲豬瘟防控形勢依然嚴峻,但仍然有大量豬場在非洲豬瘟的威脅下存活下來并發展壯大,他們探索出很多行之有效的防控經驗。
防控非洲豬瘟的主要思路是,通過洗、消、烘等手段盡量減少病毒進入豬場,降低接觸易感豬的病毒劑量和頻率,通過多道防線、層層篩除風險來切斷傳播途徑,通過提供充足、均衡的營養提高感染閾值來保護易感豬,輔之以實驗室檢測來評估風險、評價效果,做到早發現、速處置。如此可以做到對非洲豬瘟的可知、可防、可控。文中介紹的一些理念和做法很有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