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訊 12月17日,山東省市場監管局發布2019年第43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對29類1155批次食品及相關產品進行了監督抽檢,不合格樣品18批次。涉及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劑、重金屬超標、質量指標等問題。
10批次食品檢出微生物污染問題
不合格產品中,有10批次食品檢出微生物污染問題,涉及飲料不合格5批次,水果制品不合格1批次,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不合格1批次,肉制品不合格1批次,糕點不合格1批次,水產制品不合格2批次。分別為臨沂市臨沂電力實業有限公司桃源物業分公司生產的1批次桶裝飲用純凈水,臨沂市臨沂巴馬泉水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飲用純凈水,臨沂市玉康泉純凈水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玉康泉飲用純凈水,威海市文登區忠竹礦泉水店銷售的標示生產企業為威海遠方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昆崳飲用天然水,銅綠假單胞菌項目不合格。濱州市沾化區濱海鎮新合作超市銷售的標示生產企業為山東世紀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牛奶加鈣核桃粉(復合),壽光市山東賽維綠色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品維什錦水果脆片,榮成市可麥得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豬蹄,棗莊市山亭區水泉鎮祥和超市銷售的標稱生產企業為滕州市裴玲玲龍泉食品廠生產的1批次素椒鹽月餅,菌落總數項目不合格。濰坊市山東巨鼎金峰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烘炒葵花籽(烘炒類)中霉菌項目不合格。濱州市山東海航水產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黃金鳳爪(即食海蜇)和1批次七星花絲(即食海蜇)中鋁的殘留量(以即食海蜇中 Al 計)和菌落總數項目不合格。
菌落總數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標,主要用來評價食品清潔度,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衛生要求。菌落總數超標的原因,可能是個別企業所使用的原輔料初始菌數較高,又未按要求嚴格控制生產加工過程的衛生條件,或者包裝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還有可能與產品包裝密封不嚴、儲運條件控制不當等有關。
霉菌是自然界中常見的真菌,食品中霉菌超標原因可能是加工用原料受霉菌污染,或者是產品存儲、運輸條件控制不當導致流通環節抽取的樣品被霉菌污染。霉菌污染可使食品腐敗變質,破壞食品的色、香、味,降低食品的食用價值。
銅綠假單胞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廣泛分布于各種水、空氣、正常人的皮膚、呼吸道和腸道等,易在潮濕的環境存活,對消毒劑、紫外線等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對于抵抗力較弱的人群存在健康風險。銅綠假單胞菌超標可能是源水防護不當,水體受到污染;生產過程中衛生控制不嚴格,如從業人員未經消毒的手直接與礦泉水或容器內壁接觸;或者是包裝材料清洗消毒有缺陷所致。
多批次糕點、餐飲食品檢出食品添加劑、質量指標問題
抽檢顯示,有1批次糕點和1批次餐飲食品檢出食品添加劑問題,2批次糕點檢出質量指標問題。分別為威海市威海大地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花餑餑中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以脫氫乙酸計)項目不合格。日照市東港區乃兵早餐店生產的1批次油條中鋁的殘留量(干樣品,以Al計)項目不合格。威海市文登區西浪暖零售超市銷售的標示生產企業為德州市臨邑閩園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板栗餅中過氧化值(以脂肪計)項目不合格。棗莊市棗莊金鏊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香酥煎餅(芝麻味)中過氧化值(以脂肪計)項目不合格。
脫氫乙酸及其鈉鹽是一種廣譜食品防腐劑,對霉菌、酵母和細菌有較好的抑制作用。脫氫乙酸及其鈉鹽是一種低毒高效防腐劑,少量的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但長期大量食用脫氫乙酸及其鈉鹽超標的食品,可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一定影響。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以脫氫乙酸計)超標的原因,可能是企業為增加產品保質期,或者彌補產品生產過程衛生條件不佳而超范圍或超限量使用;或在添加過程中未計量或計量不準確造成的。
過氧化值主要反映食品中油脂是否氧化變質。隨著油脂氧化,過氧化值會逐步升高,雖一般不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損害,但嚴重時會導致腸胃不適、腹瀉等癥狀。過氧化值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產品用油已經變質,或者產品在儲存過程中環境條件控制不當,導致油脂酸敗;也可能是原料中的脂肪已經氧化,原料儲存不當,未采取有效的抗氧化措施,使得終產品油脂氧化。
除上述不合格產品外,還有食用農產品不合格2批次,糧食加工品不合格1批次,分別為滕州市東郭鎮全都購物廣場銷售的標示生產企業為滕州市金源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豆芽中4-氯苯氧乙酸鈉(以4-氯苯氧乙酸計)項目不合格。青島市青島永旺東泰商業有限公司黃島購物中心銷售的標示生產企業為山東喬新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三黃雞中土霉素項目不合格。濟寧市山東鶴來香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紅米中鎘(以Cd計)項目不合格。
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對上述抽檢中發現的不合格產品,生產經營企業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已責令企業查清產品流向,召回、下架不合格產品,控制風險,立案調查,并分析原因進行整改,涉及的不合格產品已按要求開展核查處置工作。
不合格產品信息
(來源: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相關報道: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18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19年第43期(總第227期)
本文由中國食品安全網食品資訊中心編輯,供網友參考,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出處!有任何疑問,請聯系news@foodmat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