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國內外專家通過對非洲豬瘟的研究發現:非洲豬瘟感染豬只的一滴血中,含有上億個非洲豬瘟病毒,通過某些傳播途徑,可以分別使50萬頭健康豬只感染發病,導致豬場全軍覆沒。雖看似一個小點被放大,但非洲豬瘟的傳播力度仍不容小覷。 防控非瘟之道,細節決定成敗!根據切身體會,思考防控思路并總結發現,消毒池可替代消毒盆的三大優勢。廣州豬個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獸醫臨床專家曹松嶸分享《用消毒池替代豬舍門口的消毒盆:細節決定成敗》旨在總結有效的非瘟防控經驗。 筆者有豬場位于養殖小區,豬場沒有大門,距該豬場50米有疫情發生,100米左右是一條主干道,道路兩側也有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集中堆放點。在這樣的環境中養豬,真是費盡腦筋,查閱大量資料,也沒有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 筆者待在豬舍附近,仔細思考防控思路。終于有一天,我靈光一閃,既然沒有大門,只能防住小門。因此我在豬舍門口過道建了一個5米長的火堿消毒池,替代原來的消毒盆。經過半年多時間的驗證,我發現消毒池消毒效果明顯優于比消毒盆,其好處是: 1可以避免員工進入豬舍時漏踩消毒盆;2消毒池中的消毒水有一定的長度和深度,員工在行走過程中,鞋底可以充分接觸消毒液,提高消毒效果;3拉飼料用的斗車無法用消毒盆消毒,員工也比較容易忽略飼料車輪胎的消毒環節。而5米長的消毒池,差不多足夠飼料車輪胎轉2周,進出豬舍拉飼料過程中,充分接觸有效的消毒液,提高了消毒效率。據反饋,很多中小豬場采用這個辦法保住了自己的豬場,也有一些規模化豬場也借鑒了這項措施,可謂“小主意辦大事”。 養豬網點評 豬場消毒是豬場生物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它可以阻斷疾病的傳播和擴散。大部分豬場使用消毒盆進行消毒并沒有很大問題,但對于極端惡劣的養豬環境,其防控工作就一定要根據豬場的實際情況來定制防控疫情攻略,以便相應解決豬場防控疫情問題。 在極端條件下,用消毒池代替消毒盆不失為一個好辦法。曹松嶸的觀點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思路,非常值得學習借鑒,并且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實用性,值得大家廣泛學習。
編者按
養豬網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