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人民政府官方網站公布了《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生豬家禽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下簡稱《意見》)。根據《意見》,廣東將推動產業“四個轉型”。
《意見》稱,到2025年,全省豬肉、禽肉產量分別保持在245萬噸以上、140萬噸以上,禽蛋產量達到40萬噸以上,生豬出欄量保持在3300萬頭以上、自給率保持在70%以上,家禽出欄量達到10億羽以上;建設一批全產業鏈現代化企業,打造轉型升級示范區,構建種業、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配套發展的現代化生豬、家禽產業體系。
圖/新華社
廣東生豬家禽產業將迎“四個轉型”
所謂四個轉型,是指:
小散養殖向標準化規模養殖轉型。廣東將優化養殖規模結構,引導養殖場戶升級改造,支持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到2025年,建設30個10萬頭以上生豬養殖場(基地),300個萬頭以上生豬養殖場(基地),1000個畜禽標準化養殖場(小區),規模養殖比例達到80%以上。
粗放養殖向綠色科學養殖轉型。廣東將淘汰粗放養殖模式,推廣科學高效飼養技術,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到2025年,建設100個現代化美麗牧場,規模養殖場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基本全覆蓋。
小型屠宰廠(場)向現代化屠宰企業轉型。廣東將優化屠宰行業布局,清理撤并小散廠(場),推進屠宰標準化建設。到2025年,建設200個標準化屠宰企業,全省屠宰廠(場)數量壓減50%以上,規模企業屠宰量占比達90%以上。
調畜禽向調肉品轉型。廣東將逐步推進實施禁止活豬(種豬和仔豬除外)跨大區域調運,推動養殖生產和屠宰加工配套布局,構建現代化肉品冷鏈物流體系。到2025年,建設30個養殖、屠宰、加工、配送全產業鏈示范企業,全省冷鮮冷凍肉品供應占比達到30%以上。
圖/羊城晚報 資料圖
產業發展將更科學、更綠色
在產業發展方面,《意見》提出,要保障畜禽養殖用地,鼓勵利用低丘緩坡、荒山荒坡、灌草叢地等建設標準化規模養殖場;要簡化養殖設施農用地備案手續;要規范禁養區管理,除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城鎮居民區、文化教育科學研究區等人口集中區域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禁止養殖區域之外,不得超范圍劃定禁養區。禁養區劃定后5年內不得隨意調整。
在提升產業綜合素質、促進綠色發展方面,《意見》提出,要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
在提高產業科技含量,增強核心競爭力方面,《意見》提出,要加快科技創新推廣,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實施畜禽種業振興行動,創建以種業為龍頭的畜禽科技產業園,打造一批“粵字號”特色優質畜禽產業品牌。至2025年,全省地方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率達95%以上。
在加大改革和監管力度,確保屠宰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方面,《意見》提出,要優化屠宰行業結構布局,支持建設標準化屠宰廠(場),加快小型屠宰廠(場)關停并轉,減少生豬屠宰企業代宰比例,鼓勵和引導屠宰企業從銷區向產區轉移。
要加強對屠宰企業監管,加強肉品檢驗檢疫,實行屠宰企業非洲豬瘟自檢和肉品品質檢驗制度,建立暫存產品抽檢制度,強化溯源追蹤。要加強肉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優化肉品流通運輸政策,把仔豬及冷鮮豬肉納入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范圍。
在促進產業規范發展方面,廣東將規范養殖場審批備案手續。
現有畜禽養殖場尚未辦理法定手續的,要及時整改并在2021年6月30日前完善審批備案手續,逾期未辦的依法予以查處。要落實養殖場防疫措施,全面禁止直接使用餐廚廢棄物喂豬,實行肉豬由養殖場至屠宰廠和種豬、仔豬由種豬場至養殖場的“點對點”調運,推進中南六省(區)聯防聯控,實行省外生豬產品入粵備案管理、省外畜禽及產品入粵指定道口運輸制度。廣東還將進一步加強環境監管執法力度。
進一步加強財政支持 支持產業轉型升級
為了支持產業轉型升級,廣東省將建立完善多部門協調機制,加強對生豬、家禽產業轉型升級工作的統籌部署。生豬、家禽產業轉型升級將被納入省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將最低生豬出欄量納入“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各地級以上市生豬出欄量不得低于《廣東省生豬生產發展總體規劃和區域布局(2018—2020年)》規定的目標任務,2021年起不得低于2020年的目標任務。
廣東還將加強財政和金融支持,解決畜禽業發展融資難題。廣東將建立生豬養殖生態補償機制,補償生豬產區在發展生豬生產中的疫病防控、污染治理、質量安全監管和生產補貼等投入,平衡產銷區利益,提高產區積極性。